吴教授的回复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凡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兴奋过后,是更深的冷静与审慎。他深知,方案获得初步认可,仅仅是漫长竞标之路的开端。真正的博弈,此刻才悄然拉开序幕。在官方正式反馈到来之前,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变数,也是各方势力暗中角力的关键窗口期。
林凡并没有被动等待。他立刻调整了工作重心,将团队状态从“全力攻坚方案”切换到“多线备战应对”。
首先,他要求张浩和赵凯进行角色互换与深度协同。张浩暂时从江城的远程技术支持中抽身,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临港新区筹备办相关决策人员、评审专家库成员背景的深度挖掘上。这不是为了投机取巧,而是为了知己知彼,预判评审可能关注的重点、潜在的异议点,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游说策略。赵凯则继续发挥其前线触角的作用,但他现在的任务更加聚焦:加速与名单上那几家最具潜力的“种子企业”进行实质性接触,目标不仅仅是表达意向,而是要争取在竞标方案公示前,拿到有分量的“战略合作意向书”或“优先入驻承诺”,这将极大增强方案的可信度和竞争力。
“浩子,重点摸清评审委员会的结构和可能的倾向性,特别是对‘创新’与‘风险’的平衡点把握。”林凡在视频会议中指示,“凯子,你那边,谈判策略可以更灵活些,除了资金,可以强调我们未来园区能提供的技术共享、市场对接等增值服务,甚至可以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投资。目标是形成捆绑效应。”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感受到林凡话语中那股志在必得的决心。
与此同时,林凡自己则开始进行更高层面的信息整合与战略推演。他再次启动【微观经济走势洞察】技能,结合近期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碎片——从吴教授的只言片语、苏晚晴偶尔透露的家族动态、赵凯打听到的行业传闻,到公开的政策文件和市场数据——在脑海中构建东海高端制造业与新材料领域的动态图谱。他试图找出除了自己规划的路径外,其他竞争对手最可能采取的方案方向,以及官方规划中可能还存在哪些未被充分满足的“隐性需求”。
几天下来,各种信息开始汇聚。张浩那边传来消息,评审专家中既有像吴教授这样强调创新生态的学者,也有来自大型国企背景、更看重投资规模和短期效益的实务派,还有负责财政和风险的政府官员,平衡各方关切将是一大挑战。赵凯的进展则喜忧参半,“海拓新材料”和“灵犀视觉”对磐石资本的构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谈判进展顺利;但“深蓝动力”的创始人态度摇摆,似乎另有考量。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苏晚晴如同一缕暖阳,适时地照进了林凡忙碌的世界。她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林凡正处于关键阶段,不再频繁打电话,而是改用更体贴的方式表达关心。她会托人送来精心搭配的营养餐点,附上一张写着“再忙也要记得吃饭”的便签;会在深夜发来一段舒缓的钢琴曲,附言“猜你需要这个”;甚至有一次,她不知从哪里搞到两张非常难求的、在东海音乐厅举行的古典音乐会门票,悄悄塞给林凡,轻声道:“听说压力大的时候,听音乐很管用,别总一个人闷着。”
这些细微的举动,让林凡在高压下感受到难得的温暖与松弛。他接受了音乐会门票,并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暂时放下手头所有工作,与苏晚晴一同前往。音乐厅内,悠扬的乐章流淌,林凡闭上眼睛,任由思绪放空。苏晚晴安静地坐在他身边,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在他偶尔睁开眼时,递上一个理解的眼神。那一刻,无需多言,一种基于旧日同窗情谊和当下彼此理解的默契在悄然流动。
音乐会散场后,两人沿着江边漫步。晚风拂面,带着江水特有的湿润气息。
“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苏晚晴轻声问,目光落在江面闪烁的倒影上。
“嗯,关键阶段。”林凡没有否认,语气平静,“很多双眼睛看着,不能有丝毫差错。”
“我相信你。”苏晚晴停下脚步,转头看向他,眼神清澈而坚定,“大学时你就是那样,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做到最好。这次也一样。”
林凡看着她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心中微微一动。这种源自过往的了解和支持,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谢谢。”他简短地回答,却包含了很深的意味。
“我爸爸那边,”苏晚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他最近好像也听说了临港新区的事,虽然没明说,但感觉……他对你的关注多了些。可能不全是反对,更多的是审视。”
林凡点点头,这是个重要的信号。苏远山的态度变化,说明磐石资本在东海的动作已经开始引起真正重量级人物的注意。“审视是好事,说明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嗯。”苏晚晴展颜一笑,“走吧,送你回去,你明天肯定还有一堆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