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秋雨竟真的没下大,只是零星飘了几滴。九域的收割也顺顺利利——中原的茶枝笼护住了脱粒,麦穗整笼挂晒,粒无一失;南地的金桂混着麦穗晒,不仅驱了潮,麦粒还带着桂香;西域的“分气旋风”筛净了沙,麦粒干净饱满;北地的暖石挡住了霜冻,穗粒没冻在秆上;幽冥渊的魔藤镰割得又快又好,麦秆留得匀,明年还能再种。
秋分过后的第三个晴天,归心村的谷仓全满了——金黄的麦粒堆得冒了尖,散发着麦香与桂香的混合气息。打谷场上,村民们围在一起,煮着新麦熬的粥,粥香飘得很远。麦丫站在初心碑前,看着小墨和小茶儿正在筛选新麦种——他们挑的麦粒,颗颗饱满,泛着琥珀光,是明年传薪的“薪种”。
天边飞来的信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多,足有上千只,每只信鸽的脚上都绑着一小袋新麦粒,还有一张画着“谷仓满”的纸条:中原的纸条画着茶枝笼与谷仓,南地的画着金桂与麦穗,西域的画着筛净的麦粒与沙,北地的画着暖石与无霜麦穗,幽冥渊的画着魔藤镰与整齐的麦秆。每张纸条的末尾,都画着一个“心”字,九个“心”字拼在一起,成了一个“同”字。
麦丫把这些新麦粒倒进一个大木盘里,摆在初心碑前,麦粒在阳光下泛着光,刚好把碑身的四道真言盖住。她拿起春秋笔,在“秋分收割录”的末尾,添了一行力透竹背的字:“秋分收割,非天所赐,是众生一镰一割;谷仓满溢,非道所佑,是同心一护一守。”
小墨走到麦丫身边,手里拿着一袋刚筛选好的薪种,袋口用魔藤系着:“俺想把这些薪种分给九域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明年的麦田,还等着他们种,就像前辈们等着咱们护。”
小茶儿也递来一碗新麦粥,粥里撒了金桂:“俺想把这碗粥送给九域的人,让他们尝尝丰收的味,这味里有麦香,有桂香,还有咱们同心的暖。”
麦丫接过薪种和麦粥,放在碑旁的竹简堆上——那里已经堆了“传法录”“解厄录”“保穗录”“备收录”“收割录”,还有简清言的旧竹简,风吹过,竹简“哗哗”响,像是在唱一首永不落幕的丰收歌。
归心村的麦田里,只剩下整齐的麦茬,麦茬下埋着秸秆,是明年的肥料。金桂的香气还在飘,新麦粥的香气也在飘,混合成温暖的气息。小墨和小茶儿的笑声,村民们的谈笑声,混着远处归墟海的浪声,成了秋分最动人的声音——那声音里,没有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只有并肩劳作的“同路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死规矩”,只有灵活变通的“活初心”。
四道真言在初心碑上轻轻闪着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润:“佛魔非岸”,是说佛的“聚阳”与魔的“暖石”,本就无分彼此,都是护麦的力;“道儒非舟”,是说道的“引气”与儒的“记录”,本就相辅相成,都是传心的路;“长明非天”,是说照亮麦田的,从不是天上的光,是众生眼里的“护粒光”,是心里的“传承光”;“自渡即自由”,是说真正的自由,从不是等着天救、等着道佑,是靠自己的手,护好每一颗麦穗,靠同心的力,守住每一季丰收。
麦丫握紧手里的春秋笔,笔尖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知道,这些写满法子的竹简,这些筛选好的薪种,这些丰收的记忆,会像简清言的旧竹简一样,传下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九域的麦田,会因为这些初心,永远金黄;众生的心里,会因为这份同心,永远温暖。
远处的归墟海,浪声依旧,却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麦香与桂香的暖——那是九域的同心,是初心的传承,是众生自渡的长明。这长明,不熄于天,只熄于人心;这传承,不绝于道,只绝于忘本。而只要还有人握着镰护麦,还有人握着笔记录,这长明,就会永远亮着;这传承,就会永远续着。
喜欢四极玄穹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四极玄穹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