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接过贝壳,看着上面的“平安”二字,想起家里等着他回去的妻子和孩子,急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渔民们调整了方向,沿着浅海慢慢航行,没过多久,阿海就发现了一片鱼群的踪迹,船上的渔网撒下去,收获满满。夕阳西下时,渔船满载而归,海面上回荡着渔民们的笑声,帆上的“自渡”二字,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温暖的光。
须弥山的菩提林里,觉明正带着几个前来求道的修士打坐。其中一个修士修《寂灭禅心》时,因急于求成,导致记忆开始崩解,忘记了自己为何修行,甚至忘了自己的名字。觉明没有给她讲复杂的佛理,只是将玄印残片放在她的掌心,让她感受残片中墨尘的气息。
“墨尘前辈当年被玄印禁锢三千年,却从未忘记守护九域的初心,不是因为他的修为有多高,是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谁,要做什么。”觉明轻声说,“修行不是为了忘记,是为了记得——记得自己的初心,记得对众生的善意。”
修士握着玄印残片,掌心传来温暖的微光,那些遗忘的记忆渐渐清晰:她小时候家乡遭遇洪水,是一位僧人用《寂灭禅心》的力量救了她,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僧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我想起来了,我叫慧心,我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修行。”慧心睁开眼睛,眼中满是清明,掌心的玄印残片也渐渐停止了发光,像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菩提林的晚风拂过,带着菩提叶的清香,慧心起身向觉明行礼,决定不再追求快速突破,而是从基础做起,先去山下的村庄帮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用行动找回自己的初心。觉明看着她的背影,想起妙音说过的“渡人先渡己,守心即守道”,嘴角露出了微笑。
夜幕降临时,九域的各个角落都亮起了灯火:北漠牧场的帐篷里,牧民们围着火炉,听阿爸讲墨尘的故事,孩子们手中的小木牌泛着红光;白鹿书院的灯下,苏墨正在给张阿婆写信,告诉她后山的红薯长势很好;归墟海的渔村外,渔民们正在修补渔网,帆上的“自渡”二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须弥山的佛殿里,慧心正在抄写佛经,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
云霁站在四极碑林的废墟上,望着九域的灯火,手中握着那枚染血玉简。玉简上的《两仪混沌诀》残篇已经不再发光,却像是有了生命,能感受到九域众生的初心之力。她想起墨尘残魂说的“众生不必敬天,但需敬畏己心”,想起简清言的血书,想起凌霜华的道心,想起妙音的梵音,突然明白,所谓“长明无烬”,不是天道的光照耀九域,是众生的初心之光,永远不会熄灭。
远处的天际,四道淡淡的真言再次浮现,比以往更加清晰:“佛魔非岸,道儒非舟。长明非天,自渡即自由。”这一次,真言不再是刻在天地间的文字,而是融入了九域的每一寸土地,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九域永恒的信念。
云霁将玉简轻轻放在碑林的废墟上,玉简与废墟中的微光融合,渐渐化作一道淡淡的光痕,消失在泥土里。她知道,这枚玉简完成了它的使命,就像墨尘、简清言、凌霜华、妙音他们一样,将“自渡”的薪火传递给了众生,而接下来,这薪火会由九域的每一个人守护,代代相传,永不停歇。
夜风渐柔,带着九域的烟火气,云霁转身离开碑林,朝着白鹿书院的方向走去。路上,她遇到了几个提着灯笼的孩童,他们正唱着一首新编的歌谣:“木牌红,文心亮,菩提叶,随风扬。守初心,自渡忙,九域暖,长明长。”
歌谣的声音渐渐远去,云霁的身影也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四极碑林的废墟在月光下静静伫立,泥土里的光痕虽看不见,却在默默诉说着:初心遍地,长明不熄;自渡之念,永传九域。
喜欢四极玄穹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四极玄穹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