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在村口的那一刻,孙三娘就知道祸来了。
不是雷声,不是马蹄,而是炊烟断了。
那口铁锅里咕嘟作响的酸粥,香气才刚漫过老槐树梢,忽然间,灶火一颤,锅盖轻跳——像是被什么无形之物窥视着,连热气都凝滞了一瞬。
她没多想,只觉心口发紧,一把抱起熟睡的孩子塞进地窖暗格,顺手将最后一锅粥埋进灶底灰烬中,用湿泥封死。
米汤的余温贴着她的掌心,像一道微弱的脉搏,在这寒夜里固执地跳动。
半个时辰后,蹄声如雷破夜而来。
百名元兵列阵压境,铁甲映着冷月,刀锋所指,正是那缕尚未散尽的米香。
统帅未下马,只抬手一指,嗓音沙哑如锈铁磨石:“点火之处,必有机关。掘地三尺,搜出‘会走路的火种’。”
村民惊惶四散,却被长枪逼回祠堂。
门扉轰然闭合,火把围成铁圈,照得人脸惨白。
有人哭喊,有人磕头,换来的是皮鞭抽面、骨裂声响。
“没有机关!”村老跪爬向前,“只是煮粥!妇人持家,灶火常燃——”
“住口!”统帅一脚踹翻陶罐,残粥溅地,竟在接触泥土的瞬间泛起一丝金芒,转瞬即逝。
“此火非凡火,此粮非俗粮。你们藏了地脉引子,妄图复燃反旗。”
无人应答。只有风穿过窗隙,吹动梁上积尘。
孙三娘站在人群最前,袖中手指死死掐住掌心。
那块烫伤的疤痕还在隐隐发痛——昨日她搅粥时失手触锅,本该溃烂流脓的伤口,却结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焦壳,夜里摸去,竟有微光渗出。
她不知为何,只记得那一晚,有个赤足男子路过村边驿站,曾向她讨过一碗水喝。
他走后,灶台自燃,柴堆无故化灰。
如今他们说这村里藏着“活火”,要烧尽所有人来祭天问罪。
她缓缓抬头,目光扫过一张张恐惧的脸,扫过孩子蜷缩的角落,扫过那口已被掀翻的灶台。
然后,她往前一步,踏出人群。
“是我。”她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骤静。
“火……是从我手上爬出去的。”
众人震惊回头。
元兵统领眯眼打量这个衣衫粗陋的寡妇,冷笑:“你?一个村妇,敢修邪术?”
“我不懂什么术。”孙三娘摊开双手,露出那道仍在发光的掌痕,“但我偷看了笑掌柜留下的残方,学着他用陈酱引酵,以骨汤煨米,熬出来的粥,能让饿鬼止哭,能让瘸腿老汉半夜起身走十里路来讨一口。”
她顿了顿,眼神渐亮:“你们挖不出机关,因为它不在地下——它在这儿。”她拍向胸口,“人心一热,火就生了。”
哄笑声起。士兵举矛逼近。
她却不退,反而仰头直视统帅:“你要焚我祭火?好啊。可你记住——这火若能烧死我,也终会被另一口锅重新点燃。”
话音落时,两名兵卒已上前将她拖出,绑上祠堂外的木桩。
干柴堆至腰高,火绒洒满四周。
统帅挥手,一支火炬掷出。
火苗舔上柴堆的一瞬,林晚儿正伏身于十里外的沙丘之后。
她手中攥着那份从叛徒怀里夺来的密件,指节发白。
纸上赫然写着:“阳姓子弟,玉门关外接入,七日内迎归光明顶,立为新主。”而名单之下,竟附有一枚模糊脚印拓片——左外侧三分处裂纹如旧靴磨损,与张无忌遗落战靴完全吻合。
这不是巧合。这是栽赃。
她猛地抬头,望向西北荒原尽头。
那里埋着哭墙妪的孤坟,也埋着三十年前明教教主阳顶天最后的遗言。
“送灯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玉门关外,抱着个裹麻布的孩子……你说,韩十三送去的真是灰吗?”
那句话还在耳边回荡。
林晚儿瞳孔骤缩。
韩十三带回的陶罐密封严密,灰烬温度却始终未降——不像骨灰,倒像……某种尚在搏动之物被强行冷却。
她终于明白,飞鹰组十年来传递的不只是情报,也不是简单的信物。
他们在运送一颗心。
一颗属于阳顶天血脉、却被人为剥离、封存于冰匣中的活胎之心。
而现在,元兵正在焚烧一个知道真相开端的女人。
一个用平凡之手点燃不凡之火的村妇。
她跃身上马,疾驰而去。
身后黄沙卷起,如同大地苏醒前的最后一声喘息。
而在荒村祠堂之外,火焰已攀上孙三娘的裙角。
火焰舔舐着干柴,噼啪作响,火星飞溅如萤,在夜空中划出猩红的轨迹。
孙三娘被绑在木桩上,裙角已燃起一缕黑烟,焦味弥漫开来,却不见她痛呼。
相反,她的头微微仰起,嘴角竟扬起一丝近乎癫狂的笑意。
“你们知道这锅粥为啥能点着吗?”她声音嘶哑,却被火势托得清晰可闻,“因为它煮的是人心!”
话音未落,祠堂内骤然爆发出一声怒吼——
“我们吃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