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觉得剧情还有点意思的帮忙五颗星点起来,如果觉得剧情有不合理的请及时反馈评论,我应改尽改,白天码字,晚上修改,尽量尊重历史,马上九三阅兵了,先辈们的牺牲造就我们的幸福生活,本书计划贯穿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阶段,期待大家的喜欢,作者努力码字中,谢谢 ,催更点起来吧朋友们”
政委陈云峰立刻大声道:“同志们,司令员说得对,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咱们的信念,咱们是劳苦大众的军队,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只要我们在红旗就不会倒。”
参谋长李铮也冷静下来,分析道:“当务之急是立刻转移,敌人很快会知道我们突围和二六军团主力失利的消息,必然会发动更疯狂的围剿,我们必须跳出当前区域,寻找新的立足点。”
张百川眼神恢复了冷静:“对,不能在这儿,老李,立刻选定转移路线,政委,同志们思想工作不能停,告诉战士们,咱们不是败退,是战略转移,去找新的根据地,继续跟敌人斗,”
命令一道道下达,这支刚刚遭受重创和精神打击的队伍,挣扎着重新站了起来开始移动。
接下来的几天,行军变得异常艰难和压抑,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身后敌人的追兵紧紧咬着,小规模的遭遇战几乎每天都有。
队伍里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几个原先是俘虏兵补充进来的战士,趁夜偷偷溜走了,还有两个排长,因为绝望带着几个人想拉队伍出去“自谋生路”,被警惕的战士发现告发。
“妈的,动摇军心,毙了,”何万山气得拔枪就要冲过去。
“站住,”张百川喝止了他,脸色阴沉地看着被绑起来的两个排长和那几个面如死灰的兵,“都是苦出身,一时糊涂。”
他走过去,盯着那两个排长:“怕死了?想活了?”
两个排长低着头,不敢吭声。
“想活没错。”张百川声音冰冷,“但想着跪着活,当狗活,那不如死了痛快,你们今天跑了,明天就能被保安团抓去领赏,或者被地主老财抓回去剥皮抽筋,跟着队伍,咱们手里有枪,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他对所有人吼道:“都给我听好了,想走的现在就可以放下枪滚蛋,我张百川绝不拦着,但留下来的,就得把脑壳别在裤腰带上,跟我一条道走到黑,谁再敢动摇军心,背后捅刀子,就别怪我手里的枪不认人,”
最终,那两个排长和几个兵被解绑,低着头归了队,没人再提走的事,但一股看不见的裂痕和猜疑,已经开始在队伍里弥漫。
这天傍晚,部队好不容易甩开追兵,在一片密林里短暂休息。林峰又一次尝试呼叫,得到的只有令人绝望的静电噪音。
林风疲惫地摇摇头:“还是联系不上,电池也快耗尽了……”
绝望的气氛再次笼罩下来,就在这时,负责侧翼警戒的哨兵带过来两个人,这两个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却异常警惕和机警,看到张百川等人,立刻敬了个虽然不标准却充满力量的军礼。
“报告首长,”为首一个年纪稍长的开口,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我们是溆浦县三区苏维埃的赤卫队员,听说红军主力过来了,我们来找队伍,”
苏维埃?赤卫队?这几乎已经是快要被遗忘的词汇了。
陈云峰立刻上前:“同志,你们辛苦了,苏维埃现在情况怎么样?”
那个赤卫队员眼神一暗:“白狗子反扑得厉害,区苏维埃被打散了,我们就一直在山里打游击,坚持斗争,听说咱们的大部队回来了,我们就……”
他看着眼前这支同样疲惫不堪、装备杂乱的队伍,眼神里带着期盼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这就是主力?
张百川走过来,看着他们:“你们还有多少人?都在哪里活动?”
“还有二十多个同志,分散在西北边的牯牛岭一带,那边山高林密,洞多,我们熟悉路,”
牯牛岭?张百川和李铮对视一眼,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位置,确实地形复杂,远离主要交通线。
“好,好同志,”张百川用力拍拍他的肩膀,“你们来得正好,带我们去牯牛岭,”
或许,这是一条绝处逢生的路。
部队在这两名赤卫队员的带领下,连夜向牯牛岭方向转移。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行军顺利了很多,也暂时摆脱了追兵。
两天后,部队终于进入了牯牛岭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确实是个藏兵的好地方,很快他们与分散活动的赤卫队员们汇合了。看到主力红军,这些坚持地方斗争的同志们激动万分,像找到了主心骨。
初步安定下来,张百川命令部队利用复杂地形构筑简易工事,设立警戒,同时派出小股部队熟悉周边环境,购买粮食。
夜晚,在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里,召开了军团紧急会议。篝光照着每个人疲惫而严肃的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