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襄阳城。
曾经冠盖云集的荆州州牧府,如今被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氛围笼罩。重病已久的刘表终于没能熬过这个秋天,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溘然长逝。消息被蔡瑁、张允等人严密封锁,府内只传出低低的啜泣和压抑的脚步声。
灵堂尚未设好,一场决定荆州命运的密谋已在偏厅展开。烛光摇曳,映照着蔡瑁阴晴不定的脸和蒯越深沉的眼神。
“诸位,”蔡瑁环视在场的心腹,声音低沉而急促,“主公已去,当务之急是立定嗣君,以安荆州!琮公子仁孝聪慧,名正言顺,当继位!”
别驾刘先闻言,眉头紧皱,忍不住开口:“德珪(蔡瑁字),依礼法,琦公子为长,且屯兵江夏,若弃长立幼,恐生内乱!如今曹操大军压境,岂能自乱阵脚?”
“内乱?”蔡瑁冷哼一声,语气带着不屑与一丝惶恐,“刘琦性格懦弱,岂是曹操对手?如今曹丞相大军已至宛城,旌旗遮天,号称百万!我等若是不识时务,抗拒天兵,襄阳顷刻间便为齑粉!唯有立琮公子,速派使者请降,方能保全富贵,免使荆州生灵涂炭!”
蒯越在一旁慢悠悠地补充,话语却如刀锋:“刘先兄,识时务者为俊杰。曹操势大,非荆州一隅可敌。琦公子远在江夏,鞭长莫及。况且……我等家业性命皆在襄阳,岂能轻掷?”
厅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大多数官员在蔡瑁、蒯越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沉默或附和。刘先见状,知大势已去,颓然长叹,不再言语。
就在襄阳城内紧锣密鼓筹备刘琮继位和投降事宜时,一骑快马趁着夜色,悄然从襄阳南门飞驰而出,马上骑士身形矫健,面容被风帽遮掩,正是月英与诸葛亮早已安插在襄阳城内的核心密探之一。他怀揣着蔡瑁等人密谋的详细情报,以及刘表确切死讯,不顾一切地奔向沔南方向。
几乎与此同时,沔南基地,月英正与诸葛亮在校场观摩“神机营”的一次小范围火药投射演练。突然,一名亲卫急匆匆跑来,低声在诸葛亮耳边禀报。诸葛亮脸色微变,立刻转向月英,沉声道:“襄阳急报,刘景升病逝,蔡瑁、张允拥立刘琮,密谋降曹!”
月英手中正在检视的一枚火箭差点脱手,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果然来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立刻召回所有在外将领,紧急议事!”
不到半个时辰,徐庶、赵云、以及留守沔南的主要文武齐聚议事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徐庶率先开口,语气急促:“刘琮若降,襄阳门户大开,曹操铁骑可长驱直入!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赵云慨然请命:“云愿率‘羽林骑’为先锋,星夜北上,或可趁其立足未稳,击其惰归!”
诸葛亮羽扇紧握,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声音却异常沉稳:“子龙勇武可嘉,然曹操前锋已近,我军主力尚在整合,仓促北上,无异以卵击石。刘琮既降,襄阳已不可守。当务之急,并非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保存实力,转移人口物资,南撤至江陵、公安,依托长江,再图后计!”
月英点头,接口道,她的声音清晰而决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孔明所言极是!立刻执行‘南撤方略’:
第一,徐庶、伊籍,你二人凭借在荆州的人脉,立刻动身,潜入襄阳及周边城镇,尽可能联络、劝说所有不愿降曹的文武官员、军中将领、能工巧匠,携带家眷、图籍、重要物资,南撤至江陵与我军汇合!动作要快,但要隐蔽!
第二,飞鸽传书江夏刘琦,告知襄阳剧变,请他立刻放弃难以坚守的江夏北部,率领其部众与水军,退往夏口,与即将抵达的江东水师汇合,一切听从周瑜都督节制!
第三,我沔南主力,‘白毦卫’、‘羽林骑’、‘神机营’,即刻拔营,由子龙将军前导,孔明居中调度,我殿后掩护,前往当阳、长坂坡一带险要处设立防线!我们的任务不是与曹军决战,而是阻击其先锋,拖延其进军速度,为南撤的军民争取宝贵时间!”
命令一道道下达,整个沔南基地如同精密的机械般高速运转起来。士卒们沉默而迅速地收拾行装,检查兵器;工坊内,能带走的器械被拆卸装车,带不走的则就地掩埋或破坏;文书吏员们忙着整理、打包堆积如山的卷宗图册。
月英站在校场高台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却又透着急迫的队伍,心中沉甸甸的。她知道,这将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迁徙,也将是他们这个新生势力面临的第一次真正严峻的考验。北方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我们也该出发了。”诸葛亮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带着一如既往的镇定。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月英微凉的手。
月英回握住他,用力点了点头。夫妇二人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经营数年的根基之地,随即毅然转身,汇入了滚滚南迁的人流之中。荆襄大地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彻底脱离了历史的旧轨,奔向前方未知的迷雾。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