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隆中,草庐。
持续数月的疫情阴霾终于渐渐散去,荆襄大地重现生机。月英应诸葛亮之邀,再次来到这处清幽的隐居之地。此次相邀,背景已与以往不同。月英的“仙子”之名与“金鳞”背后的巨大能量,使得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借父亲之名才能参与集会的黄承彦之女,而是真正拥有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奇女子。而诸葛亮,经过多年隐居耕读,与月英的多次深入交流,以及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其才学与见识也已非吴下阿蒙,在荆襄高层有识之士中,其“卧龙”之号愈发响亮。
此次会面,少了外人,只有他们二人。夜色如水,月华如练,洒在草庐前的石阶与棋枰之上。四周万籁俱寂,唯有草虫低鸣。
石桌上,棋盘已然摆开。月英执白,诸葛亮执黑。棋局伊始,便显露出不同于寻常消遣的凝重。
“月英小姐于疫区所为,亮听闻之后,敬佩不已。”诸葛亮落下一子,声音在静夜中格外清晰,“非仅医术仁心,更在于临危不乱,调度有方,使万千生灵得以保全。此等功德,胜却无数空谈。”
月英拈起一枚温润的白子,目光落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上,并未立刻落下。“孔明先生过誉了。时势使然,尽力而为罢了。倒是先生,于疫情之中,不仅协调物资,更着《疫病防治疏》呈送州牧府,虽未被完全采纳,然其中见解,切中时弊,月英拜读后,亦深受启发。”她轻轻将子落下,位置精妙,隐隐牵动全局,“可见先生并非全然避世,于民生疾苦,始终挂怀。”
诸葛亮微微颔首,对于月英知晓他上书之事并不意外。“亮虽隐居,然天下之事,岂敢或忘?只是人微言轻,所能做者有限。不似小姐,能将理念付诸实践,惠及一方。”他紧随一子,稳住阵脚,“观小姐行事,农桑、工巧、商贾、医药、军械……似乎无所不包,且每每能切中要害,另辟蹊径。亮常思,小姐之学识,宛若浩瀚星海,深不可测,其源头究竟在何处?” 这是他埋藏心底许久的疑问。
月英心中微动,知道这是诸葛亮更深层次的试探。她抬起眼帘,望向夜空中璀璨的银河,声音带着一丝缥缈:“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或许源自某些失落的古籍,或许……得自梦中授艺,又或许,是来自于一个你我无法想象的遥远地方。”她无法直言穿越,只能给予模糊的暗示,“重要的是,这些学识,能否用于正道,造福于民。孔明先生以为呢?”
诸葛亮凝视着她月光下更显清丽绝俗的侧脸,那双眸子在星辉下仿佛能洞彻人心。他沉默片刻,落下一子,棋风陡然变得凌厉起来:“小姐所言极是。无论学识来自何方,用之正则正。然,亮观小姐与‘金鳞’之所为,虽惠及百姓,积蓄力量,然终究似无根之萍,依附于刘景升之懈怠与孙伯符之雄略之间。长久之计,当立根本。小姐以为,这‘根本’何在?” 他直接将问题指向了核心的权力与战略依托。
棋局之上,黑白厮杀更加激烈。月英的白子灵动飘逸,善于布局,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诸葛亮的黑子则沉稳厚重,根基扎实,善于构筑大势,以势压人。
月英沉吟良久,方又落下一子,这一子看似平淡,却恰好点在了黑棋大龙的一处关键气眼附近。“根本……在于‘势’与‘人’。”她缓缓道,“‘势’者,天下大势,民心所向。‘金鳞’所做,便是汇聚民心,引导大势,使其潜移默化,流向有利于安定、有利于生息的方向。‘人’者,英才也。聚拢天下志同道合之英才,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待势成,人聚,则根本自立,又何须依附于谁?届时,纵是曹孟德,亦需正视这股力量。” 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自主性与宏大的布局。
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月英这番话,几乎彻底说穿了他心中那个模糊却日益清晰的构想——并非单纯地寻找一个明主去辅佐,而是要参与塑造时势,汇聚力量,最终建立一个全新的、符合他们理想的秩序!她不仅想到了,而且已经在做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再次落子,试图挽回被白子隐隐压制的气眼。“小姐之志,果然非池中之物!然则,塑造大势,汇聚英才,皆需平台与契机。小姐以为,何处可为这‘兴风雨’之山?”
“荆益。”月英毫不犹豫,落子如飞,彻底收紧了对黑棋大龙的包围,“此二州之利,你我皆知。关键在于,如何取之,又如何治之。取之需顺势而为,治之需以仁德为本,以法度为辅,以开拓为翼。”她看着棋局,语气带着一丝决断,“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谋士,更需要一个能统筹全局、凝聚人心、坚定不移的……核心。”
她的话语,如同最后的将军。棋盘上,白子已然形成了无可逆转的优势。诸葛亮看着棋局,又抬头看向月英,月光下,她的容颜美得惊心动魄,眼神却睿智、坚定,仿佛能容纳整个星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