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秋。襄阳,黄承彦府邸。
月英难得在家中长住,陪伴父母。她的“神童”之名与“金鳞”商号的背景,早已在荆襄士林中传开,虽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或只当她是个有些奇思妙想的商贾之女(或子,因她常以男装示人),但亦引起了部分有心人的注意。
这一日,府中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除了常来的名士,还有两位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一位自然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头戴纶巾的诸葛亮(字孔明),另一位则是其好友,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字士元),此时年纪稍轻,容貌虽……不拘小节,但双目炯炯有神,顾盼间自有不凡气度。
黄承彦热情接待,月英亦以女儿身份出来奉茶。她今日未着男装,一身浅碧色曲裾深衣,举止娴雅,与平日里运筹帷幄的“黄英”判若两人,但眉宇间的灵动与沉静却无法掩盖。
席间,众人自然谈论起天下大势。官渡之战的影响已波及荆州,刘表集团内部“主战”与“主和”(实为投降)的争论日益激烈。
庞统性情直率,首先开口,言辞犀利:“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新胜,气势正盛。刘景升(刘表)年老多病,二子不睦,蔡瑁、蒯越之流只知保全家族富贵,荆州看似安稳,实则危如累卵!若曹操南下,恐难抵挡!”他这话几乎是指着鼻子说刘表集团无能了。
在座一些与蔡、蒯两家交好之人面露不豫之色,但碍于庞统才名,未便发作。
诸葛亮轻摇羽扇(此时或已开始使用),淡然接口:“士元兄所言虽是实情,然亦不尽然。曹操虽强,然北方未靖,袁绍余部尚存,其需时日稳固。且其南下,必先经宛、叶,我有汉水之利,江夏之固,若用人得当,御敌于境外,亦非不可能。”他分析局势,条理清晰,既指出了危机,也点出了希望所在,比庞统的直言更显沉稳。
黄承彦捻须点头,看向诸葛亮的目光满是欣赏。
月英安静地听着,心中暗赞,卧龙、凤雏,果然名不虚传。她注意到诸葛亮在分析时,多次提到了“粮草”、“民心”、“地利”,而非单纯强调兵力多寡,这与她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
当话题转到如何强兵富民时,月英在父亲示意下,轻声插言道:“小子以为,强兵之基在于富国,富国之本在于农桑工贾。若能引水灌田,改良农器,使一亩之田多收三五斗;若能畅通商路,使荆襄之锦、漆器、药材行销四方,换回急需之铜铁、马匹;若能设立工坊,改良军械,则兵精粮足,方可言战守。”
她这番话,从一个“闺阁女子”口中说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既务实,又带着超越时代的眼光。
庞统闻言,眼睛一亮,看向月英:“久闻黄小姐聪慧,今日一见,果真不凡!此言深得我心!空谈仁义道德,难御虎狼之师!”
诸葛亮也首次将目光正式投向月英,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探究。他早就感觉这位黄小姐非同一般,今日听其言论,更觉其见识不凡,绝非寻常只知针织女红的女子。
“黄小姐高见。”诸葛亮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却带着真诚的赞许,“农桑工贾,实为根基。亮于隆中,亦常思此道。”
月英对上他的目光,心中微动,坦然回道:“孔明先生过誉了。小女子只是偶有所感,胡乱言之罢了。”她深知诸葛亮大才,此刻并非招揽之时,但留下一个好印象,为日后可能的合作埋下伏笔,却是必要的。
这次会面,看似寻常,实则是荆襄年轻一代顶尖才智之士的一次非正式碰撞。月英的独特见解,给诸葛亮和庞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诸葛亮,他隐隐感觉到,这位未来的妻子(若婚约成真),或许远非他最初想象的那般简单。而月英也确认了,这位历史上的蜀汉丞相,其才华与格局,确实值得她未来倾力相助,甚至……共同开创一番新天地。
荆襄的人才网络,因这次会面,无形中又紧密了一分。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