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星海的宣告如同掷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向外扩散。然而,“起源之城”内部,凌星深知,外在的声威必须建立在内在的秩序与认同之上。一个响亮的名号和一幅宏伟的蓝图,若没有坚实的制度作为骨架,终将沦为空中楼阁。在信息洪流奔涌向外的同时,一场关乎根基的塑造,正在这座新兴之城的核心紧锣密鼓地进行。
首要之事,便是正名。
“基地”一词,已无法承载凌星的野望与这片土地的未来。它代表着临时性、功能性和防御性,而凌星要建立的,是一个拥有自我认同、共同法则和广阔前景的城邦,一个真正的家园。
在“起源之心”控制室,凌星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包括新近提拔、展现出管理才能的几名中层管理者。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将命名之事提出讨论。
“诸位,‘基地’之称,已不合时宜。我们需要一个能代表我们意志、凝聚我们信念的名号。”凌星目光扫过众人,“它应能体现我们的起源,昭示我们的目标,并能被所有在此生活、以及未来将要加入我们的人所认同。”
短暂的沉默后, suggestions 开始涌现。
有人提议“新希望之城”,寓意明确,但略显直白,且容易被其他势力滥用。
有人建议“秩序堡垒”,强调了核心价值,却过于刚性,缺乏包容性。
沃克从实用角度出发,提议“星尘之心”,以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核心飞船命名,但格局似乎小了些。
艾拉则思考着“自由彼岸”,代表了理想,但“自由”一词已被叛军用滥,且容易引发误解。
讨论一度陷入僵局。这时,夜莺轻声开口,她的目光投向控制室外那片正在复苏的、曾被称为“倾听者前哨”的远古遗迹:“大人,我们的一切,始于这片废墟,始于您唤醒的‘摇篮’。我们的力量,源于远古,却指向未来。我们所求的,并非简单的庇护所,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文明在废墟上重生的起源。而此地,终将成长为一座真正的城市,一个容纳万民的邦国。”
她顿了顿,清晰地说道:“我认为,‘起源之城’,最为贴切。”
“起源之城……”凌星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它涵盖了历史(起源)、现状(城的基础)与未来(发展成为真正的城邦),既低调内敛,又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雄心。它不张扬,却自有千钧之力。
“好!”凌星眼中精光一闪,当即拍板,“自此以后,此地便为‘起源之城’!我等皆为‘起源之民’!”
名号既定,更为关键,也更为复杂的工作接踵而至——制定《起源法典》。
凌星深知,在一个由多种族、多背景个体组成的复杂群体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若过于繁琐严苛,又会扼杀活力,滋生怨怼。他需要的,是一部能够奠定基石、凝聚共识、同时又留有充分发展弹性的根本大法。
法典的起草工作,由凌星亲自主持。他并非事必躬亲地撰写每一条款,而是定下核心原则与框架,并让艾拉(负责民生与内政架构)、夜莺(负责情报、安全与司法监督)、沃克(负责技术、生产与资源分配)、石岩(代表军事力量与主要盟友石肤族)以及另外两名分别代表新投奔技术人员和普通居民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讨论。
起草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人,对“秩序”和“公平”的理解各不相同。
石岩和部分战斗人员倾向于严刑峻法,主张对任何违反忠诚和战斗纪律的行为施以最严厉的惩罚,以确保队伍的纯粹与战斗力。
艾拉和民生管理者则更关注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内部矛盾的调解,希望法典能体现对弱者的保护和对贡献的合理回报。
夜莺从情报和安全角度出发,强调了对间谍、破坏行为的零容忍,以及建立有效监控和审查机制的必要性。
沃克等技术派则希望法典能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并为技术研发提供足够的自由度与资源倾斜。
新投奔者的代表,则小心翼翼地提出,希望能明确外来者的权利与上升通道,确保他们不会受到歧视或剥削。
争论时有发生。有时为了一个条款的措辞,一个惩罚的力度,甚至一个概念的界定,都能争执许久。凌星大多数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才会开口引导或裁决。
他始终坚持几个核心原则:
第一,忠诚与贡献是立足之本。 这是不容挑战的底线。对“起源之城”与凌星本人的忠诚,是所有权利的来源。而贡献(无论形式)是获取地位、资源与荣誉的唯一标准。
第二,内部矛盾必须通过仲裁解决,禁止私斗。 这是维持内部稳定,避免力量内耗的关键。他将组建一个由他本人及核心成员组成的“仲裁庭”,负责裁决一切内部纠纷。
第三,一致对外,守护共同家园。 面对外部威胁,所有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统一指挥,任何临阵脱逃、背叛通敌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满级大佬穿成虐文炮灰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满级大佬穿成虐文炮灰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