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渐深,苏晨房间的台灯是他小小的孤岛。
电脑屏幕上,吴宇发来的压缩包静静地躺着,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苏晨点开它,解压,文件一个个弹出。
他先打开了那份被吴宇“润色”过的调查报告。
鼠标滚轮缓缓滑动,正文部分几乎没变,吴宇很聪明,没有在这些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的地方动手脚,那只会暴露他的愚蠢。
苏晨的目光直接锁定在第四部分。
他看到了,自己原本留下的那句“(注:此项情况由宏远集团办公室提供,具体捐赠金额及项目细节,建议由相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
取而代之的,是吴宇添上的那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据该校师生反映,宏远集团的义举如同一场及时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在接受我们侧面了解时,更是激动地表示……”
苏晨的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紧张,只有一种近乎冷漠的平静。他仿佛一个棋手,看着对手精准地走进了自己预设的棋局,心中只有“果然如此”的了然。
【叮!检测到“栽赃陷害”咒缚已完成最终构建。】
【系统分析:对方通过删除关键备注、添加伪造证言,已将“部分事实引用”歪曲为“主观事实认定”,咒缚的颠覆性已达到峰值。】
【系统提示:由于此咒缚构建在宿主预设的“认知陷阱”之上,其所有负面能量已被“陷阱”吸收、转化,并与吴宇自身的“愚蠢”气运深度绑定。一旦引爆,将产生双倍反噬效果。】
苏晨关掉文档,又点开了那个名为《关于苏晨同志在调研期间与被调查对象存在不正常接触的情况补充说明》的文件。
那张角度刁钻的照片,配上吴宇那段义正词严的文字,构成了一份完美的“黑材料”。
苏晨逐字逐句地读完,甚至轻轻地点了点头,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吴宇的工作,做得比他想象的还要“完美”。他不仅跳进了坑里,还自己动手,把坑挖得更深,用土把自己埋得更结实。
第二天上午,专项小组的临时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这是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目的是对调查报告进行最终的审定。之后,这份凝聚了所有人十几天心血的文件,就将被打印、装订,正式提交给市委。
李建民坐在主位,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他一夜没睡好,眼窝深陷,神情疲惫。王振华的压力,吴宇的异动,苏晨的处境,像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只有吴宇,显得格外从容。他甚至还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精神焕发,仿佛即将要去领奖。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吧。”李建民掐灭了手里的烟,声音有些沙哑,“报告的初稿,苏晨已经完成了,昨天,吴宇同志也利用休息时间,帮着进行了核对与完善。现在,我们就一起过一遍,大家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地方。”
他的目光扫过苏晨,眼神里带着一丝担忧和询问。
苏晨只是微微低着头,看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一副认真听取意见的谦逊模样。
吴宇清了清嗓子,主动开口,语气谦和而诚恳:“李局,各位同事,我主要就是帮苏晨看了看文字上的细节,提了点不成熟的小建议。报告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都是苏晨独立完成的,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我非常佩服。”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高了苏晨,又暗示了自己的功劳,还将自己摆在了一个顾全大局、甘当绿叶的位置上。
会议室里,投影幕布上开始逐页播放报告的内容。
前面的部分波澜不惊,所有人都看得非常仔细,偶尔有同事提出某个措辞或数据的疑问,大家便停下来讨论几句。
苏晨全程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在别人提出意见时,认真地记录。
吴宇则表现得像报告的半个主人,不时地补充几句:“这里的数据,林慧同志已经反复核对过三遍了,绝对准确。”或者“这个法规的引用,是刘哥找到的最新司法解释,非常有说服力。”
他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俨然成了李建民之下的二号人物。
终于,报告翻到了第四部分。
当那段关于“第三小学图书馆”的描述出现在幕布上时,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在苏晨和吴宇之间来回扫视。
这段文字的风格,与前面犀利、严谨的文风截然不同,充满了溢美之词,甚至有些肉麻。尤其是那句“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更是显得格外刺眼。
这是调查报告,不是表扬信。
李建民的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抬起头,锐利的目光直视苏晨:“苏晨,这一段,是你写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