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宇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他哼着的那段英文小调,其轻快的旋律似乎还在办公室的空气里飘荡,久久不散。
办公室里,死寂被打破,瞬间响起一阵压抑的、细碎的议论声。
“这就……把方案拿走了?”
“何止是拿走,简直是直接冠名了。”
“小苏也真是的,怎么一句话都不争辩?”
“争?拿什么争?人家舅舅是王副市长,自己是哈佛毕业,你怎么争?”
几道同情、惋惜、或是幸灾乐祸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投向苏晨。在他们看来,这个刚凭一份调研报告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终究还是嫩了点,在新来的“天之骄子”面前,一个回合就被夺走了最大的功劳,还被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
苏晨对这些目光恍若未闻。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指轻轻搭在那份还带着余温的《思考》上。纸张的触感光滑而厚实,上面的墨迹散发着高端打印机特有的味道,一如吴宇其人,光鲜,却也冰冷。
他没有愤怒,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他的心境,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吴宇投下的那颗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系统面板已激活。】
【目标:吴宇。】
【气运状态:青中带金(持续上升)。】
【当前附着言灵咒缚:捧杀咒缚(初级)。】
【咒缚效果:持续放大目标的自我认知,强化其优越感,使其在被动的吹捧中逐渐丧失对现实的精准判断力。每接受一次针对性的、发自“肺腑”的吹捧,咒缚效果将得到一次强化。】
苏晨的嘴角,勾起一个无人察觉的弧度。
捧杀。
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官场气运的加持下,变成了一种何其精妙的咒术。吴宇以为他用“优越感诅咒”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锁,却不知道,自己亲手为他递上了一顶用赞美和顺从编织的、无形的、华丽的王冠。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为这顶王冠镶上更多的宝石,直到它重得压垮吴宇的脖子。
苏晨拿起那份《思考》,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吴宇的笔头确实硬。通篇报告引经据典,从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制,一路谈到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中间夹杂着各种英文缩写和商业模型,比如SWOT分析、PDCA循环等等,看起来高屋建瓴,气势磅礴。
但苏晨一眼就看穿了其本质——空洞。
这是一篇完美的、可以得高分的学术论文,却是一份糟糕透顶的、完全无法落地的施政方案。它所有的论述都漂浮在云端,没有一句话是真正踩在江城这片土地上的。吴宇所做的,不过是将苏晨那个接地气的“阳光政务”构想,用他所学的那些华丽辞藻和理论模型,重新包装了一遍,试图将“苏晨的创意”彻底消解,变成“吴宇的理论”。
“有意思。”苏晨低声自语。
他没有像吴宇要求的那样,按照这个思路去“梳理”和“修改”。那太便宜他了。
他要做的是“共情”。
他要让自己完全代入一个被哈佛高材生的才华彻底折服的、眼界受限但无比崇拜权威的“小跟班”角色。
他打开电脑,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打开了搜索引擎。
他输入的第一个词是:“town hall meeting”。
第二个词是:“synergy effect”。
第三个词是:“professional”的同义词替换。
他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将吴宇报告里所有时髦的术语和英文单词全都查了一遍,甚至还找了几篇相关的英文论文摘要来看。他不是要去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他只是要去熟悉那种“味道”——那种精英阶层的、带着翻译腔的、与普罗大众隔着一层知识壁垒的说话方式。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他才重新打开了文档。
他没有删除吴宇的任何一个观点,恰恰相反,他将吴宇的每一个“顶层设计”,都当成了神圣的指导方针。
吴宇说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好。苏晨立刻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千字,论述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前瞻性,并“引经据典”地提出,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绩效评估项目(GPRA)”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包含“KPI(关键绩效指标)”、“360度反馈”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矩阵”在内的、具有江城特色的“动态评估模型”。
吴宇说“红黑榜”名字太刺眼?
没问题。苏晨不仅将其改成了“营商环境动态评估榜”,还更进一步,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包含五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五十个三级指标的评分体系,每个指标后面都附上了详尽的“权重说明”和“数据来源”,使其看起来无比科学、客观、严谨,但实际操作起来,繁琐到足以让任何一个部门的统计人员崩溃。
吴宇说要借鉴“town hall meeting”模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