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一仰脖,将满满一杯白酒尽数灌入喉中,呛得满脸通红,却畅快无比。
苏晨端起茶杯,与他隔空一碰,将温热的茶水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何卫国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从当年的意气风发,到被处分后的世态炎凉,再到如今的扬眉吐气,他的一生仿佛都浓缩在了这顿饭里。
苏晨安静地听着,偶尔附和两句。他知道,老人需要的不是听众,而是一个宣泄的出口。
直到酒酣耳热,何卫国放下筷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从随身带着的那个旧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布包裹着的东西。一层层打开,是一个边缘已经磨得发毛的黑色硬皮笔记本。
“苏老弟,我知道,一句谢谢,太轻了。”何卫国将笔记本推到苏晨面前,“我一个退休老头子,没钱没权,唯一值点钱的,就是跑了一辈子新闻,积攒下的这点东西了。”
苏晨看着那个笔记本,有些不解。
“这里面,是我这些年打交道积攒下来的人脉。”何卫国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封面,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里面的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有的是报社的总编,有的是电视台的主任,有的是现在网上粉丝几百万的大V,也有的……只是某个部门里管档案、管印章的小办事员。”
“他们中,有的是欠我人情的,有的是脾气相投的兄弟。我把他们的联系方式、脾气秉性、人情往来,都记在了这里面。”
何卫国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看着苏晨,一字一句地说道:“苏老弟,你走的路,比我当年走的路,要难得多,也险得多。官场上的事,我不懂,也不敢乱说。但我知道,有时候,明面上的刀枪不好使,反倒是这支看不见的笔,能派上用场。”
“舆论,民心,就像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好了,它能帮你冲垮任何坚固的堤坝。”
苏晨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这份礼物的分量。
这哪里是一个笔记本,这分明是一座武器库!一座由人脉、信息、舆论渠道构筑起来的、足以在另一个战场上掀起惊涛骇浪的武器库!
他之前所倚仗的,是系统,是话术,是在规则内辗转腾挪。而何卫国给他的,是一种全新的、来自规则之外的力量。
“何老哥,这个……太贵重了。”苏晨的声音有些干涩。
“贵重?”何卫国笑了,笑得坦荡而释然,“跟我的名声和骨气比起来,它一文不值!我这把年纪,留着它也没用了,难道带进棺材里去?只有在你这样的年轻人手里,它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你拿着,就算不为别的,就当是……替我这支跑不动的老笔,继续写下去!”
老人的目光灼灼,充满了期许。
苏晨不再推辞,他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笔记本。
入手微凉,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何老哥,您放心。”苏晨看着他,郑重承诺,“我不会让它蒙尘的。”
饭局结束,苏晨将喝得微醺的何卫国送上出租车,自己则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晚风清凉,吹散了饭馆里的酒气,也让他激荡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他一手插在口袋里,一手紧紧地攥着那个笔记本。
王振华,你是一座山。
可我,现在有了可以撬动你山脚的杠杆,有了可以汇聚成洪流的雨水。
他心中的迷茫与无力,被一股全新的斗志所取代。前路依旧艰险,但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回到家,苏晨反锁上门,立刻翻开了那本笔记。
泛黄的纸页上,是何卫国苍劲有力的字迹。一个个名字,一个个电话,后面还用红笔标注着各种简短的评语。
“市报评论部,老张——为人正直,但有些迂腐,需以大义动之。”
“省台《焦点追踪》栏目制片,刘峰——我带出来的徒弟,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可用。”
“微博大V‘都市夜归人’,本名李默——此人唯利是图,但嗅觉敏锐,给足好处,敢咬任何人。”
……
苏晨一页页翻过去,心头的震撼越来越强烈。这张由何卫国用一生织成的大网,其覆盖面之广,节点之关键,远超他的想象。
他翻得很快,目光飞速地扫过一个个名字。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某一页。
那是一个他有些眼熟的名字——“林涛”。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
苏晨记得这个名字。当年,父亲“落马”后,全市各大媒体统一口径,对他进行批判,其中一篇措辞最严厉、影响最广的文章,署名就是“本报评论员林涛”。
而在林涛这个名字的后面,何卫国用红笔,写下了一行触目惊心的批注。
——“墙头草,笔杆子是王振华的刀,当年苏建国之事,他为急先锋。”
喜欢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