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的夏天,仿佛比往年更为漫长。红星机械厂家属院内,蝉鸣如潮,与远处车间传来的机器轰鸣交织成一片,沉甸甸地压在午后的空气里。
林晓燕站在校门口那张鲜艳的红榜前,四肢百骸都漫上一股寒意。
汗珠沿着她的鬓发滑落,悄无声息地渗进那件洗得泛白的浅蓝色衬衫领口。她下意识地攥紧衣角,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目光却固执地在榜上反复逡巡。
没有。从第一个名字看到最后一个,再倒回来确认。视线已然模糊,可“林晓燕”三个字,始终不见踪迹。
“晓燕?”
身后传来班主任李老师的声音,带着几分欲言又止。林晓燕猛地转身,对上那双藏在镜片后、写满复杂情绪的眼睛。
“李老师,我是不是……看漏了?”她的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像绷紧的弦。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一声轻叹融化在燥热的空气里:“别找了,你没看漏。”他略作停顿,压低嗓音,“校长找我谈过话……是你家里的那个老问题。可惜了,你本是能考上的。”
“成分”。
这两个字像猝不及防的钝击,狠狠撞在林晓燕心口。她知道父亲早年那段往事是个阴影,却未曾料到,连高考这座独木桥,都不允她通过。
阳光下的红榜鲜艳得刺眼。身旁,几名考取的同学正兴奋地相拥,讨论着如何庆祝。他们的笑声清亮地划破沉闷的空气,却像针一样扎在她的耳膜上。
“先回家吧,晓燕。”李老师拍了拍她单薄的肩膀,“路不止一条,你是个有悟性的孩子,总会找到方向的。”
她已记不清是如何走出校门的。自行车铃声叮当作响,有相识的同学路过,高声问她考得如何,她只是茫然地摇头,连挤出一个微笑的力气都已耗尽。
柏油路面被烈日烤得发烫,踩上去微微粘着鞋底。道旁的梧桐枝叶蓊郁,蝉声聒噪,搅得人心绪纷乱。她拖着沉重的步子,沿着斑驳的树影,慢慢地朝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挪去。
红星机械厂家属院是那种再典型不过的老式筒子楼,三栋五层的灰砖建筑呈“品”字排列。墙面残留着岁月剥蚀的印记,依稀可见“工业学大庆”的斑驳字迹。公用水池边,几个妇女正边洗菜淘米边闲话家常。空地上,孩子们追逐嬉戏,跳皮筋、弹玻璃球,溅起一阵阵无忧无虑的笑闹声。
这一切,熟悉得令人心头沉闷。
“晓燕回来了?”坐在门口竹椅上乘凉的王大妈摇着蒲扇招呼,“脸色咋这么差?是不是天太热,吃不消了?”
林晓燕勉强牵动嘴角:“没事,王阿姨,就是有点累。”
她快步走进三号楼门洞。楼道里光线昏暗,堆挤着各家舍不得丢弃的杂物,空气里混杂着饭菜香和若有若无的煤烟气味。
站在自家那扇漆色剥落的木门前,她深吸一口气,才掏出钥匙。
“哟,咱们的大学生回来了?”
刚推开门,继母孙秀英那带着明显讥诮的嗓音便从客厅传来。她正伏在缝纫机前改衣服,头也没抬,嘴角却挂着一丝凉薄的笑意。
林晓燕沉默地脱下单薄的布鞋,换上拖鞋。
“考得咋样啊?是清华还是北大?”孙秀英停下踩踏板的动作,斜眼睨着她,“我早说过你不是读书那块料,白费几年粮食。老林家祖坟上,可没长那根蒿子!”
父亲林卫国正坐在小凳上,埋头修理一把旧锁。听到这些话,他只是把脊背佝偻得更低了些,手中的钳子用得格外用力,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爸,我回来了。”林晓燕轻声说。
林卫国含糊地“嗯”了一声,依旧没有抬头:“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姑娘家,识几个字够用了。”
十三岁的继弟林小宝从里屋窜出来,手里挥舞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青蛙:“妈,我要吃冰棍!姐没考上大学,省下的钱给我买冰棍呗!”
孙秀英竟噗嗤笑了:“还是我儿子脑子活络!等着,妈这就给你拿钱。”
林晓燕紧紧咬住下唇,默不作声地走向那个用一方旧布帘隔出来的角落。这个勉强算是她“房间”的空间,不过四平米见方,除了一张窄床和一张小桌,便再难转身。
布帘拉上,勉强隔绝了外面的声响。她坐在床沿,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枕头上那块细密的补丁。
晚饭时分,气氛愈发凝滞。桌上摆着一碟咸菜,一盆寡淡的白菜炖粉条,还有几个馒头。孙秀英将盘中唯一一个煮鸡蛋剥好,自然地放进林小宝碗里,自始至终没看林晓燕一眼。
“老张家的闺女,不也没考上?”孙秀英忽然开口,“人家多明白,早早就找好了对象。是机械厂技术科的,一个月五十多块呢!”
林卫国埋头吃饭,不接话茬。
“我托刘媒婆问过了,农机厂有个副主任,前年丧偶,正打算续弦。年纪是大了些,可条件好,人家愿意出三百块彩礼……”
“我不相亲。”林晓燕打断她,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