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管办干部的突然到访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苏家小院激起层层涟漪。女工们虽重新开始工作,但作坊里的气氛明显凝重了许多,缝纫机的哒哒声不再轻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沉默。
苏晚强作镇定地检查着工作,心中却波涛汹涌。“雇工剥削”、“资本主义尾巴”——这些罪名在这个年代足以毁掉一个人,甚至牵连全家。她的手心不断渗出冷汗,不得不时时在围裙上擦拭。
林长河默默观察着她的不安,趁女工们不注意时,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合同都收在哪里?”
这句话点醒了苏晚。是啊,她那些与军工厂和供销社签定的正式合同,此刻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在里屋的铁盒里。”她低声回答,“还有所有的账本和票据。”
林长河点点头:“我去拿。你稳住大家。”
他转身进屋的背影挺拔而坚定,仿佛能扛起所有重担。苏晚看着他的身影,忽然感到一股莫名的安心。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露出笑容,走向正在窃窃私语的女工们。
“大家别担心,”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咱们是正规生产,有合同有手续,不怕调查。”
赵婶子忧心忡忡地问:“晚晚,不会真有什么事吧?我听说前村老王就因为私下卖了几筐鸡蛋,被批斗了...”
“咱们不一样。”苏晚肯定地说,“咱们是为军工厂和供销社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不是投机倒把。”
正说着,林长河已经拿着一个铁盒子出来了。他将盒子放在工作台上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各种文件:军工厂的订单合同、供销社的供货协议、原料采购的票据、甚至是女工们按手印的领款单。
“都齐了。”他低声对苏晚说,眼神沉稳。
就在这时,院外再次传来汽车引擎声。市管办的吉普车去而复返,两个干部面色凝重地又走了进来。显然,他们是在别处调查后又转回来了。
“苏晚同志,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眼镜男子语气依然严肃,但比之前稍缓和了些。
苏晚与林长河对视一眼,从他眼中看到鼓励的神色。她定定神,拿起那份军工厂的合同:“领导,这是我们与军工厂的正式合同。劳保鞋是军需品,我们是在为国防建设出力。”
胖干部接过合同仔细查看,脸色微微变化。眼镜男子则追问:“那这些女工呢?不就是雇佣关系吗?”
“您误会了。”苏晚不慌不忙地解释,“这些都是本村的妇女同志,我们组成的是互助生产组。大家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不存在剥削关系。”
她拿起领款单:“每一位同志领取报酬都有签字或按手印,公平公开。”
林长河适时补充:“军工厂赵主任可以作证。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请他来说明情况。”
提到军工厂,两个干部的态度明显软化了。在这个年代,能与军工厂搭上关系,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那腌制食品呢?”眼镜男子仍不放弃最后的质疑,“听说你大量腌制咸菜出售,这总是资本主义尾巴了吧?”
苏晚早已准备好说辞:“领导,腌菜主要是自家食用和送亲友。供销社确实订购了一些,但都是利用自家菜园多余的蔬菜,避免浪费。所得收入也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扩大为军工厂服务的生产能力。”
她拿出账本,指着上面的记录:“您看,这些收入都投入到了购买布料和缝纫设备上,个人消费只占很小部分。”
这一连串有条不紊的解释和完备的手续,让两个干部再也挑不出毛病。眼镜男子甚至微微点头:“这么说来,你们确实是在为集体做贡献。”
胖干部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转弯:“带动妇女就业,为军工厂服务,这是好事啊!应该表扬!”
危机就这样巧妙化解了。送走干部时,苏晚还听到他们小声议论:“这家人不简单,手续齐全,思想也正…”
“是啊,比那些真搞投机倒把的强多了...”
吉普车驶远后,作坊里爆发出阵阵欢呼。女工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称赞:
“晚晚,你真行!把那两个干部说得一愣一愣的!”
“可不是嘛,咱们可是为军工厂做事的,光荣!”
苏晚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腿还在微微发抖。她看向林长河,发现他正注视着自己,眼中带着赞许的笑意。
“说得很好。”他轻声说,只有她能听到。
这一刻,苏晚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不是因为她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准备,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
傍晚,女工们都下班后,苏晚独自坐在作坊里,仔细整理着那些救了她一命的文件。林长河端来一杯热茶,在她身边坐下。
“今天多亏你提醒我拿出合同。”苏晚轻声说,“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七零锦绣小农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