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下午四时三十分。燕京市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巨大的玻璃幕墙将斜阳切割成一片片流淌的黄金,泼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人声鼎沸,各种语言的嘈杂、行李箱轮的滚动、广播里柔美的登机提示,交织成一首现代文明独有的背景噪音。周锐调整着手中摄像机的焦距,镜头掠过行色匆匆的商务旅客、相拥而泣的恋人、以及躺在父母怀中安睡的婴儿。他在为一部关于城市的纪录片采集素材,试图在平凡的日常中捕捉那些不易察觉的诗意。
“一切如常,”他对着麦克风低声记录,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机场,是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也是无数故事开始与结束的地方。”
然而,他的镜头很快锁定了一处不和谐的焦点。来自A国国际航班CA411的乘客正通过海关通道,人群中,一个面色潮红、步履蹒跚的中年男人引起了周锐的注意。男人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西装,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眼神涣散,不住地咳嗽着,几乎是被同伴搀扶着前行。
“流感季节到了么?”周锐心里嘀咕了一句,职业本能让他将镜头推近,给了男人一个特写。那双眼睛里,除了病态的浑浊,似乎还隐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焦躁?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急于挣脱的野兽。
几乎是同时,他的耳机里传来了机场安保人员低沉的对话片段:“医务室,B区3号口需要支援,有一名旅客情绪极度不稳定,伴有攻击倾向……”
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在周锐心中荡开。他收起设备,决定跟过去看看。作为记录者,他对任何打破日常规范的“意外”都抱有天然的好奇。
同一时间,二十公里外,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技术中心。
林曼博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视线从高倍电子显微镜上移开。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和无菌环境特有的清冷气息。她的脸色有些苍白,连续三十六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的理性思维也感到了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源自科学直觉的不安。
屏幕上显示着来自海关检疫部门送检的编号为CA411的呼吸道样本分析结果。病毒基因序列图谱呈现出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复杂结构,像一团充满攻击性的荆棘。
“高载量,潜伏期短,呼吸道飞沫与接触传播效率……极高。”她喃喃自语,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全球病毒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依然是——无匹配项。
一种新型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流感病毒?不,没那么简单。她注意到这份样本附带的报告里,有几条用红色字体标注的临床观察记录:“患者伴有间歇性精神亢奋、攻击性增强、对镇静类药物反应微弱……”
这不符合流感的典型症状。病毒,似乎在影响着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
她拿起内部加密电话,拨通了自己的导师,也是中心主任的号码。“老师,CA411的样本,我建议立刻启动P3级别防护预案,并上报国家疾控中心。这个病毒……有点不对劲。”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老教授沉稳但不容置疑的声音:“小林,证据呢?仅凭临床症状的推测和一份基因图谱,我们无法启动最高响应。需要更多病例,更明确的传播链证据。继续观察,随时汇报。”
电话被挂断。林曼看着屏幕上那团诡异的“荆棘”,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科学的严谨要求她遵循程序,但直觉却在疯狂地呐喊。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道即将决堤的防洪堤前,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水位一点点上涨,无能为力。
北部战区,某联合军事演习导演部。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红蓝两色的光点交错闪烁,代表着正在进行激烈对抗的千军万马。硝烟(模拟的)弥漫,无线电里传来各部队简洁有力的报告声。李云鹏中将站在沙盘前,双臂抱胸,身姿挺拔如松。他年近五十,鬓角已染微霜,但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战场全局,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每一个士兵的冲锋与坚守。
“蓝军左翼装甲集群已被我空中火力迟滞,红军主力穿插部队已抵达3号区域。”参谋在一旁迅速汇报。
李云鹏微微点头,刚想下达总攻指令,一名机要秘书快步走近,递上一份标注着“绝密·特急”的电子文件板。
“首长,总参紧急通报。”
李云鹏眉头微蹙,接过文件板,指纹解锁。屏幕亮起,只有寥寥数行字,却让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燕京、海津、江东等多地报告不明原因群体性暴力事件,疑似与新型高致病性病毒有关。感染者呈现极强攻击性,初步判断可通过血液、唾液传播。各地医疗及警务系统压力骤增。国家疾控中心已启动二级响应。】
病毒?群体暴力?李云鹏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疫情和相关的社会动荡。但“极强攻击性”和“血液、唾液传播”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危险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血铸:亡者之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血铸:亡者之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