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下午,李定国所在的鲁山县衙,
“大帅,不好了,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今天上午到达宝丰县的5万清军骑兵,分兵了,
看旗帜,向叶县而去负责进攻方城县的,为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
而留在宝丰县,负责牵制我军的,为尼堪所部三万满清八旗主力!
大帅,我军接到的傅督师的军令为,牵制洛阳之地南下的清军骑兵一个月,不使其一兵一卒南下攻击如今我朝正在大规模修复加固的旧楚长城,
特别是鲁山县东南边的方城县,所在的方城夏道,
但如今,清军利用兵力优势,已经分兵了,
对面清军统帅尼堪的打算,定然是由他率所部三万满八旗骑兵将我军两万骑兵牵制于鲁山县,不让我军骑兵南下救援,
而他则派出吴三桂,率领麾下两万关宁铁骑,进攻我朝才刚刚修复不足七天的方城县所在的方城夏道上的旧楚长城,
而我朝方城县,如今虽然有袁宗第、李友两部的五万大军驻防,但却皆是步兵,
没有旧楚长城做依托,五万步兵,如何会是吴三桂两万关宁铁骑的敌手,
何况方城县身后,还有宛城尚可喜的两万大军,
一旦尚可喜两万绿营守军与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前后夹攻袁宗第、李友两部方城县的五万步兵,
那清军前后夹攻之下,袁宗第、李友两部的方城五万守军,必然大败,
真如此,那我朝大规模修复加固旧楚长城,以将整个南阳盆地据为己有的战略规划,就将彻底化为乌有!
大帅,我军必须想方法将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从叶县重新调回宝丰县,
如此,才能保证我朝方城县的安全,
但我军只有2万骑兵,而对面宝丰县,现在就有尼堪的三万骑兵,
2万对战3万,我军本来就没有兵力优势,
又如何才能将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调回宝丰县呢,
大帅,您快想想办法吧,不然我朝此战,就眼看要失败了!”
李定国帐下中军大将吴三省,面色凝重地步入李定国所在的鲁山县县衙,径直走向县衙堂椅,向端坐其上的李定国说道!
李定国,其实早已获悉对面清军主帅尼堪分兵,
命吴三桂率本部两万关宁铁骑绕道叶县,从叶县进击对面方城夏道的核心之地方城县,
而他尼堪,则亲率满清八旗主力三万骑兵驻留宝丰县,以牵制自己,使自己无法挥师南下驰援方城,更不可北上中原!
然而,获得清军分兵消息的李定国,此刻却依旧神色沉稳,只是目光紧盯着手中鲁山县、宝丰县、叶县、方城县、汝阳县(今平顶山)四县地图,显然在思考对策,
良久后,只见李定国指向地图上鲁山县东南之地,缓缓对麾下大将吴三省开口说道,
“三省,你过来看此鲁山县东南方滍水与汝水,两河交汇处之地,
此地,现今叫张官营,历史上叫犨城或者犨邑,
是夏、商、周三代时期小国犨国的都城,历经千余年。
随着春秋时期的到来,犨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国下面的犨邑!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击败郑国,将郑国滍河、汝河,两河流域划入楚国版图,
犨邑因此成为楚国方夏长城,之外的属邑。
楚康王时期,伯州犁被封于此地,并在康王死后继续辅佐新继位的楚王。
公元前541年,楚令尹公子围命伯州犁在犨城筑新城,
以控扼南通江汉平原、北达洛阳盆地的古道夏路。
自此,犨城,一跃成为方城夏道之外的军事重镇,
并在犨城外围筑起一条与楚国方城长城平行的犨城长城,以进一步强化方城长城的防御功能。
可以说,鲁山县东南方滍水与汝水,两河交汇处之地的今张官营,历史上叫犨城,就是今旧楚长城方城段的最外围屏障!
刚才本将,已经亲自骑马前去探究了一番,
发现这犨城长城,如今依旧坚固,
且这鲁山县东南的今张官营城,地理位置极好!
张官营城,位于鲁山县东南部,
刚好处于清军控制下的宝丰县、叶县,两县中间交汇之地,
其南边为叶县,北边为宝丰县、西北为我鲁山县,西南就是方城县,
是清军南边吴三桂2万大军驻守的叶县,北边尼堪所部三万大军驻防的宝丰县,
清军南、北两县连接的交通重要节点!
一旦我军派一直大军,快速进住此张官营城,
则相当于在清军宝丰县和叶县,
南、北两县之间,嵌入一颗钉子,使其如鲠在喉,
若叶县的吴三桂两万关宁铁骑,进攻我东南方城县,
则需要担心我驻军于张官营城的大军,攻其侧翼,以切断其和宝丰县尼堪所部之间的联系,
如此,有张官营城我朝驻军存在一天,
叶县的吴三桂两万关宁铁骑,就不敢大规模的进攻我朝东南部的方城,只能小打小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挽天倾之南明复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