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此次顺治六年,二月初一,
于睿亲王府召开的首次满、蒙、汉三方皆有大员参与的满清军事扩大会议的政府要员,
主要来自于中枢部!
清朝中央官制是由中枢部、佐理部、帝室部,三组构成的中央官职体系。
其中帝室部之中,
由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
统辖宫廷服务的内务府,
负责皇家医疗的太医院、
负责皇家膳食的光禄寺、
负责东宫事务的詹事府,
掌管宗庙祭祀的太常寺,
从事牧马政令,负责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的太仆寺,
掌朝会仪节的鸿胪寺,共8部组成!
而佐理部,则由监察百官的督察院,
复核刑狱的大理寺,
专理边疆事务的理藩院。
内阁、六部人才摇篮基地的翰林院,
直达圣听的通政司、
培养国家人才的国子监、
主管阴阳测算、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七部组成。
至于剩下的权利最大的核心部门———中枢部,
则在不同时期,由不同机构组成,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为后金的权力核心,
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三院、六部,为大清的权力核心。
至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仿制明朝,
除去内三院秘书、弘文、国史名色,销毁三院旧印,
将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此内三院,改为四殿二阁大学士,
即,四殿分别是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二阁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从此,大清才有了内阁制度,
但此刻才顺治六年,此时满清的权力核心依旧为;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三院和六部,
故,此刻参加本次满清军事扩大会议的满、蒙、汉,三族大臣,皆来自议政王大臣会议、内三院和六部,
尤其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此刻依旧是满清的权力核心!
其权力之庞大,即使是此刻满清实际上的君主多尔衮,亦须受其制约。
若多尔衮提议未经其批准,便也无法颁旨。
简而言之,就是此刻满清皇权尚未完全独揽于君主之手,
而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说了算,
满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权力,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康熙时期!
如,康熙登基时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都是议政王大臣,
索尼病逝后,鳌拜把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两人剔除议政王大臣的核心决策层,自己一人独揽大权!
鳌拜正是因为掌控了满清的核心决策层——议政王大臣会议,才会被称呼为权臣,
之后才有了少年康熙,智擒权臣鳌拜一说!
而多尔衮也是因为掌控了顺治朝堂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才能权倾朝野,一步步由摄政王,变为叔父摄政王,一直到现在的皇父摄政王!
可见清初之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绝对是满清的核心决策层!
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
后金开国之初,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立嫡长子褚英为太子,助其打理朝政。
然太子褚英,未能获得五大臣与四大贝勒的支持,不能为后金谋福祉,
清太祖努尔哈赤废其太子之位,两年后更将其诛杀。
四大贝勒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与皇太极,
其中阿敏乃努尔哈赤之侄。此四人皆为满洲权贵,共同辅佐朝政,相互间既有合作,亦有纷争,共铸清朝之基业。
五大臣,即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何和礼与扈尔汉,
皆为清朝开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
他们忠诚勇敢,智勇双全,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五大开国功臣!
嫡次子代善,也曾受封太子,
虽其声誉卓着,然因与大妃阿巴亥有染,
加之未能善待前妻子女,遂失太子之位,降为和硕贝勒,名誉受损,地位不复往昔。
自那日起,奴尔哈赤便废除了立太子之制度,改由“四大和硕贝勒”轮流主政,
此举使得后金朝政更为平稳有序,也避免了因太子之争可能引发的纷争与动荡。
之后,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又进一步创立了“八王共治”制度,
即四大贝勒辅以四小贝勒,共襄国政。
新增加的四小贝勒,分别是,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与济尔哈朗!
皇太极继位后,三大贝勒并坐南面,削弱汗权。
皇太极为加强汗权,先后除去阿敏、与莽古尔泰,虽然代善最后保全了性命,但也没有坐南之权,
从此,皇太极开始独享南面之尊。
公元1636年,皇太极又改囯号为大清,登基称帝,汗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皇权已渐强的皇太极,将原旗主贝勒封王,
除八旗固山额真兼任议政大臣外,每旗又新增三位议政大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挽天倾之南明复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