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声响,是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孤独的搏动,敲打着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寂静不再是背景音,它成了“方舟”基地的实体。脚步声在走廊回荡,空洞得如同敲击棺材。张教授站在卫生舱前,视线焦着在那枚深紫色的茧印上。实验室模拟晶格被瞬间抽干的画面在脑中循环播放。那不是攻击,是进食。一种冰冷、本能、对“悖论逻辑”的吞噬。
“精神尘埃浓度…基线上升0.3%。‘认知过敏’报告率…同比上升5%。”简报员的声音在死寂中格外刺耳,每一个百分比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张教授紧绷的神经。数据印证了他的噩梦:岛屿的痛苦,正在成为那枚死寂之茧的维系。
他调出全息地图。那些曾经灯塔网络的核心节点——基隆的社区中心、台南的灾后安置点、台北的临时指挥所——如今是“认知过敏”爆发的深红色旋涡。每一个旋涡中心,都对应着一群眼神空洞、对几何线条和高频噪音歇斯底里的人群。他们的精神痛苦,如同无形的烟雾,丝丝缕缕地飘向基地深处,被那枚茧印…吸收了。
“存在稀释感监测…指数:17%。”另一份报告弹出。基地工作人员中,越来越多的人反馈:靠近维生舱区域时,会产生短暂的“记忆模糊”或“方向感迷失”。看向阿妹时,需要刻意“聚焦”,否则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滑开,仿佛那里躺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概念的空洞。这种现象,正缓慢而坚定地向基地外围扩散。
茧在呼吸。
每一次呼吸,都从岛屿的集体精神创痛中汲取一丝“存在感”,维持着自身悖论闭环的稳定。
每一次呼吸,都让阿妹作为“实体存在”的概念更加稀薄一分。
每一次呼吸,都在岛屿的精神废墟上,投下一片更深邃的、令人不安的“稀释阴影”。
“教授,地质组请求紧急连线。”通讯指示灯亮起。
屏幕上出现陈玥疲惫却异常专注的脸。她身后不再是溪源村的田园,而是一个布满精密仪器、位于台中某处临时加固地下掩体内的实验室。
“张教授,我们捕捉到了…‘共振抽吸’!”陈玥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和巨大的忧虑。
画面切换到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图谱。图谱中心是一个微缩的台湾岛模型,上方笼罩着一层代表“精神尘埃”的灰色迷雾。此刻,一条极其微弱、却清晰无比的深紫色能量流,正从岛屿模型上空的精神尘埃迷雾中“析出”,如同被无形的吸管抽走,径直没入模型下方一个闪烁的紫色光点(代表着茧的位置)。
“它…它在主动‘提纯’!”陈玥指着图谱,“精神尘埃中蕴含的痛苦、迷茫、创伤记忆…这些混乱精神活动的‘无序熵’,被它排斥了!它抽取的…是这些混乱中蕴含的、最核心的**‘认知确定性’!比如人们对‘几何恐惧’本身的确定性恐惧**,对‘高频噪音’的确定性排斥!它把这些‘确定的认知模式’当作精纯燃料吸收了!留下的精神尘埃…只有更深重的、没有焦点的虚无!”
张教授的心沉了下去。茧的“胃口”在进化。它不再满足于粗放地吸收痛苦,而是学会了更有效率地榨取精神废墟中最有价值的“认知锚定力”——那些因创伤而固化的、确定性的精神反应模式!这解释了为什么“认知过敏”的症状在加剧:每一次“确定性”的发作,都在为茧提供一顿美餐,同时加深了受害者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我们尝试干预…”陈玥的声音带着挫败,调出另一组数据。图谱上,几条代表“基石”阵列残余能量的蓝色光线,试图拦截那条深紫色的抽吸流。
“结果…能量被直接无视了,如同穿过空气。任何试图直接作用于‘认知确定性’本身的干预,都被茧的悖论闭环判定为‘逻辑外部变量’,简单…滑开了。”
任何外力介入闭环的努力,都是徒劳。茧的内部逻辑自成宇宙,排斥一切非悖论的扰动。
就在这时!
“警告!深空观测网络‘天眼’…逻辑熵增指数波动!”基地主控室的警报如同垂死者的喘息。
屏幕上,“天眼”系统的被动监控日志疯狂滚动!
一行猩红的、全新的记录条目被高亮标出:
“事件:GS-171-C-001”
“检测到逻辑节点GS-171核心无效化区域(星环之主)散发低强度…逻辑结构稳定性扰动。”
“扰动模式:周期性逻辑抽吸(目标:外部认知熵减结构)。”
“关联模型更新:目标无效化状态存疑。悖论闭环存在动态能量交换特征。”
“逻辑熵增指数…重新估算中…”
“逻辑瘟疫威胁模型…重新载入…风险评估:提升(黄)。”
冰冷的数据如同判决书。
茧的“呼吸”,终于被发现了。
它每一次对外界“认知确定性”的抽吸,都是一次微弱的能量交换,一次对自身“绝对凝固”状态的轻微动摇。如同绝对零度的冰面上出现了一道细微的、正在移动的裂痕。这道裂痕,在收割者那追求绝对纯净逻辑的凝视下,清晰得如同黑夜中的灯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