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夜。天幕准时亮起,悬挂于苍穹。
主播朱迪钠的身影出现,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各位网友,昨天的直播我们讨论了一些题外话,导致主线有些偏离。今天,我们回归正题,聚焦于靖难之役中至关重要的一役——北平保卫战!”
随着他的话语,天幕上的画面瞬间切换到了战火纷飞的北平城下。喊杀声、战鼓声、兵刃撞击声、垂死哀嚎声混杂在一起,瞬间将所有人拉回了那惨烈而关键的战场。
虽然燕王朱棣再次出现在奉天殿前,并且就站在太子朱标身边,姿态恭顺,但殿内群臣眼观鼻、鼻观心,无人敢对此流露出任何异样神色。
皇帝此举或许是为了平息谣言,但洪武十一年到未来的洪武三十一年,还有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里会发生什么,谁敢保证?
毕竟大明立国才十余年,前元遗留的胡风旧俗尚未完全涤清,民间风气与宋代理学昌盛之时大不相同,历史上那些惊世骇俗之事并非没有先例。
就算出现武则天与李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情都不奇怪,更何况是李世民与杨贵妃(此杨贵妃指的是原齐王李元吉之妃)之事呢?
此刻,专心陪同帝后观看天幕,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画面牢牢锁定在北平城头。
守城的主心骨,赫然是燕王妃徐妙云和世子朱高炽!徐妙云虽不披甲,但神色镇定,穿梭于城楼之间,亲自督促防御,调配物资,安抚伤兵。她的存在,极大地稳定了军心。
而世子朱高炽,这位体型肥胖、未来被赞誉有加的“仁君”,此刻却展现出了与他外形截然不同的坚韧和果决。他坐镇中枢,协调各处防线,应对着朝廷军一波强似一波的攻势。虽然他因体型原因无法亲临最前沿搏杀,但他那沉稳的指挥和与士卒同生共死的决心(抱着幼子登城宣誓的一幕虽未重现,但其意已彰),赢得了守军上下的一致拥戴。
朝廷军的攻势如同狂风暴雨。尤其是大将军李景隆麾下都督瞿能及其儿子瞿茂,勇猛异常,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滚木礌石、沸腾的金汁(粪便、毒药等混合熬煮)和火油,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城墙,架起云梯,企图强行登城!
画面给到了几次惊险的特写:瞿能父子如同猛虎,一度甚至已经登上了城垛,与燕王府护卫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城头守军死战不退,用血肉之躯堵住缺口,才堪堪将这次凶险的进攻打退。每一次瞿能部队的猛攻,都让北平城墙摇摇欲坠,形势岌岌可危。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天幕传来的喊杀声和兵刃交击声在回荡。
端坐于勋贵班列中的魏国公徐达,虽然面色沉静,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前倾的身体,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极度紧张和不安。那城头上,是他的嫡长女,是他那个尚在襁褓中就显出不凡(据天幕所言)的外孙朱高炽!
尽管从天幕已知,北平最终守住了,女儿和外孙并无性命之忧。但亲眼看到那惨烈的战斗场面,看到女儿身处矢石交攻的危险境地,看到外孙以稚嫩的肩膀扛起如此重担,面对瞿能父子那般猛将的亡命攻击……徐达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嗓子眼!
当看到瞿能父子险些突破城防,杀上城头的那一瞬间,徐达几乎是下意识地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身体紧绷,仿佛下一刻就要冲入天幕,去护卫自己的骨肉!
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引得周围几位勋贵侧目,但大家都理解他的心情,无人出声。徐达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缓缓地坐了回去,但目光却死死钉在天幕上,须发微颤,显示着他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
这位一生征战、见惯了尸山血海的沙场老将,此刻只是一个为儿女安危揪心的父亲和外祖父。天幕所展示的“结果”无法完全消除过程带来的惊心动魄。他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未来那场所谓的“靖难”,对他徐家而言,是何等残酷的一场豪赌和煎熬。
朱元璋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徐达,并未说什么,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回天幕,眼神深邃。他在评估,评估那个胖孙子的韧性,评估北平的防御潜力,也在评估……李景隆的指挥能力。这场防守战,似乎并不像他最初想象的那么轻松。
天幕之上,战斗已进入白热化。都督瞿能及其子瞿茂,勇不可挡,竟然真的率领少数精锐,突破了城头守军疯狂的阻击,成功登上了北平城墙!
画面中,瞿能父子如同出闸猛虎,刀光闪烁间,数名燕王府护卫倒地。他们奋力扩大突破口,后续的朝廷士兵正沿着云梯源源不断地向上攀爬。城头防线,眼看就要被撕开一个致命的口子!
燕王妃徐妙云就在不远处的城楼指挥,看到这一幕,脸色瞬间煞白。她深知,一旦让敌军在城头站稳脚跟,内外夹击,北平必破无疑!绝望之下,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脚步不由自主地向着垛口边缘挪动,似乎已做好了城破之时,跃下殉节的最坏打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