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整个应天府的气氛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凝重和压抑。白天,刚刚为老曹国公李贞举行了隆重而哀荣备至的出殡仪式,那漫天飘洒的纸钱和低沉的哀乐尚未完全散去,夜晚的降临又带来了另一种更深沉的不安。
所有有资格进入奉天殿广场的臣子,都心照不宣。按照天幕这几日“播出”的节奏,以及那不断逼近的时间线,今夜,如果不出意外,恐怕就要讲到那位端坐于御座之上、执掌天下生杀予夺的洪武大帝,最终的归期了。
戌时初刻(晚七点),天幕准时亮起。主播朱迪钠的身影浮现,他没有像往日那样寒暄,而是神情肃穆,直入那最核心、也最禁忌的主题: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皇宫驾崩,终年七十一岁。”
随着这终极预告的落下,天幕上适时出现了对比图表,列出了历代主要开国皇帝的寿命与在位时间:
汉高祖刘邦(六十二岁,在位七年)、唐高祖李渊(七十岁,在位八年)、宋太祖赵匡胤(五十岁,在位十六年)……
数据清晰地显示,朱元璋无论是寿命还是执政时间,都远超大多数同行。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韩国公李善长依旧坐在他那被特殊安排的位置上,这些日子以来,为了消除朱元璋可能因天幕而产生的猜忌,哪怕前几日雨雪交加,他也坚持陪侍在侧,以示绝无二心。
此刻,他心中快速盘算着:‘七十有一,在位三十一年……除了那位信佛到了痴迷、最终饿死台城的南朝梁武帝,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确实无人能在位如此之久,更兼享此高寿。仅此一点,上位便足以彪炳史册,堪可自慰了。’
然而,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深知,无论这“成绩”多么耀眼,直面自己的死期,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极其残酷的,更何况是掌控一切的帝王。他不敢流露出丝毫“欣慰”或“祝贺”之意,只是将头埋得更低,心中暗叹:‘老朽亦贪恋残年,何况陛下?此时任何劝慰,恐怕都适得其反。’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在短暂的沉默后,并未显露出愤怒或恐惧,反而发出了一声意味复杂的长叹。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身旁神色悲戚的马皇后、一脸担忧的太子朱标、目光闪烁的燕王朱棣,以及近前的李善长和徐达,语气竟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平静,甚至有一丝淡淡的自嘲:
“没想到……咱居然活了这么久,七十有一,还做了三十一年的皇帝。”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只是……罪过啊。”
他抬起眼,望向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天幕,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
“看来天幕上那个朱迪钠,还有那些网友,说得没错。咱这命……是真硬。天生就是个克亲的孤煞星。爹娘、哥哥姐姐,还有咱的妹子,都没能跟着咱享福。再看看未来,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他们一个个的,都走在了咱的前头。”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马皇后和朱标身上,带着深深的眷恋与无奈,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到头来,只剩下咱这一个老而不死的……孤家寡人。”
这番话,没有帝王的愤怒,没有对长生的渴求,只有一种洞悉命运轨迹后的、深沉的悲凉与认命。他仿佛在接受一个早已写好的结局,同时,也在为自己那看似煊赫、实则不断经历失去的一生,下一个冰冷的注脚。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唯有夜风吹过旌旗的猎猎作响,以及无数人压抑的呼吸声。所有人都被朱元璋这番超出预期的反应所震撼,一股难以名状的悲戚感,在皇权至上的威严之下,悄然弥漫开来。
天幕上,朱迪钠摊开双手,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无奈和探寻的神色:
“老铁们,咱们这个系列叫《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按理说,开国皇帝的结局是重中之重。然而,对于朱元璋之死,我却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原因,或者说,‘死法’。”
他刻意停顿,营造悬念:“如果严格按照官方史料——无论是建文朝编纂的,还是后来永乐大帝亲自审定或者说修改的《明太祖实录》——都众口一词地坚持:太祖高皇帝是寿终正寝,安然驾崩。这似乎是最合理,也最‘正确’的答案。”
“然而……”他拉长了语调,这两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所有观看者的心坎上,整个大明四境,从庙堂到江湖,无数人的好奇心被瞬间吊到了顶点!难道这位驱逐蒙元、再造华夏的开国雄主,他的去世背后,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朱迪钠没有卖太久关子,开始抛出具体的疑点: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官方定论,仔细追究历史的细节,会发现洪武三十一年的两个五月,笼罩在一片诡异的迷雾之中。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一点就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