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讶然:先生竟如此推崇玄德公?然闻徐州两败,皆出自先生之手,云实不解。
李牧神色转肃:一山难容二虎,乱世不需双雄。
英雄者,聚贤用能,胸怀天下,百折不挠。
然两雄相争,必伤根本。
非止二人之争,更累及麾下文武、三军将士、黎民百姓。
自黄巾乱起,董卓祸国,豪强并立,战祸连年。天灾人祸,十室九空,饿殍遍野。
当此之时,岂容双雄并立,各执之名相残?
“功名之下埋枯骨,百万亡魂化云烟。”
“既追随明公,这世间便容不得第二人称雄!”
“刘备徐州兵败未死,已是侥幸。”
赵云沉默。
片刻后,他目光沉静:“先生以为,曹操真能复兴汉室?就不怕他成为第二个王莽?”
李牧执扇而笑:“在刘氏眼中,王莽自是逆贼。”
“可对嬴政而言,刘邦何尝不是反臣?”
“然汉承秦制,终结七国乱世。”
“纵使帝姓更易,天下亦不复诸侯割据之局。”
“若君王皆如秦二世、汉哀帝、桓灵二帝般昏聩,致使生灵涂炭,要这皇帝何用?”
“王莽败了,故为逆贼。”
“若他成功,便是开国之君,平定乱世。”
李牧合扇轻敲掌心:“直言罢,王莽不配与明公相提并论。”
“王莽改制虽志在救世,却手段失当,士族百姓皆反。”
“明公则善权衡,纵有变革亦循序渐进。”
“于我而言,谁坐龙椅无关紧要。”
“明公若欲为帝,我助其成就千古霸业。”
“若甘为汉臣,我可保其不蹈霍光覆辙。”
“顺者生,逆者亡。”
“这棋局本无对错,唯有立场。”
“你选刘备或明公,于我无差——我从不以立场劝人。”
“能让刘备败走徐州一次,便能令他再败。”
“而你赵云,与天下俊杰一般,选择无关轻重。”
“有人投袁绍,有人效刘表,有人随孙策,乃至伪帝袁术亦有追随者。”
“然,又如何?”
“凡阻明公扫荡六合者,吾必除之。”
“天下,只需一位 !”
李牧拂袖转身。
“剑侍,送客。”
侍女近前引手:“二位请回。”
赵云肃然长揖:“先生之言,云谨记。”
待赵云与夏侯兰走后,李牧展开折扇,目光掠过扇面上绘制的鹤鸣九皋图。
鹤鸣于九皋,声达云霄!
今日我竟也成了言行相悖之人。
呵——
也罢,诸葛亮与庞统既至许都,刘备还能有何作为?
英雄虽能聚众,若无谋士剖析时局,又如何觅得生机?
这盘棋局,刘备已无立足之地!
李牧收拢折扇,不再思虑赵云之事。
今日破例允赵云入清泉小筑,又破例为其解惑,已违背他素日作风。
小筑外。
夏侯兰见赵云始终沉默,忍不住问道:子龙,自出来便一言不发,究竟作何打算?若欲投刘备,今日便去驿馆拜访。
若皆无意,我们即刻返回常山。
许久。
赵云长叹:有劳子文挂怀,其实无需多虑。
我毕生所求,不过百姓安居乐业。若非乱世,父母兄长也不会遭贼人毒手。
想我赵云,少时读书习武,何等快意。如今却家破人亡,孑然一身。
哈——
赵云仰首向天,长长吐出一口气。
投曹司空还是玄德公,本非关键。
要紧的是,何人能早日终结这乱世!
我不愿再见常山乡亲如我一般,夜半独对至亲牌位,空余长叹。
沉默良久。
赵云敛去悲色,目光渐转坚毅:子文,司徒府本月考核,我们该全力以赴了!
夏侯兰朗笑:这才是我认识的子龙!
【四更求追订】
第139章 求贤若渴,魏武擅权谋(求全订)
自抵许都,刘备近日颇感困惑。
原以为曹操会暗中作梗,处处刁难。
岂料半月以来,他顺利就任宗正,刘协认其为皇叔,公卿百官皆来道贺。
连曹操都派人送来贺礼。
一切看似寻常,从天子到朝臣,人人礼数周全。
但刘备总觉得异样。
这太反常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刘备能入许都任宗正、获皇叔尊号,全赖袁绍与刘表联合施压,曹操怎会真心祝贺?
然而事实却是,曹操不仅道贺,更上表详陈刘备自黄巾 以来的所有功绩。
公孙瓒虽已战死,却因保境安民之功被追封为侯。
其子嗣承袭爵位,居于许都,按例参与仕途考选,稳步晋升。
一切安排,竟如此公允!
公允到令刘备心生疑虑!
未至许都时,双方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