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朝鲜,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雪原,把地上的积雪卷成一道道白色的旋流。林建军缩了缩脖子,将棉衣领口系得更紧些,目光却紧紧盯着眼前那门“喀秋莎”火箭炮——这是苏联援助的BM-13型火箭炮,因火力猛烈、覆盖范围广,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喀秋莎”,是进攻时撕开敌人防线的“利器”。可现在,这柄利器却像一头受伤的猛兽,瘫在雪地里,炮管低垂,仿佛在无声地悲鸣。
“怎么样,能修吗?”王铁牛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总攻时间定在凌晨三点,距离现在只剩下不到六个小时,而这门“喀秋莎”是主攻方向唯一的火箭炮,能否按时投入战斗,直接关系到总攻的成败。
林建军蹲下身,手指拂过炮身冰冷的金属外壳,停在发射装置的连接处。那里有一道明显的炸痕,几根传输导线被弹片切断,更麻烦的是,控制发射角度的齿轮箱被震得错位,齿轮咬合处卡着几块细小的金属碎片,显然是被美军的反炮火击中所致。
“问题不小,但能修。”林建军的声音透过防寒面罩传出来,带着一丝沉闷,却异常坚定,“导线可以接,齿轮箱需要拆开清理,重新校准角度,就是时间有点紧。”
“需要啥尽管说!”旁边的赵大勇拍着胸脯,他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只是还不能干重活,“拆螺丝、递工具,我啥都能干!”
不远处,苏联顾问安德烈正焦躁地踱步,看到林建军开始动手,忍不住喊道:“林同志,时间不够了!这齿轮箱的精度要求极高,没有专用设备根本修不好,不如放弃吧,我已经请求后方再调一门过来!”
“来不及了,顾问同志。”林建军头也没抬,手里的扳手已经拧开了第一个固定螺丝,“等新的火箭炮送到,总攻都结束了。相信我,一定能修好。”
安德烈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王铁牛拉住了:“顾问同志,让他试试吧,这小子有股邪乎劲儿,总能创造奇迹。”
安德烈看着林建军专注的侧脸,最终还是没再说话,只是眉头依旧紧锁——在他看来,这种战场条件下修复精密齿轮箱,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建军可没心思理会安德烈的怀疑。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系统奖励的“机械维修基础”和“军工级金属焊接技巧”在脑海里飞速整合,很快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复方案:先拆开发射装置外壳,清理受损部件;用备用导线连接断裂的线路;拆解齿轮箱,取出金属碎片,打磨变形的齿牙;最后重新组装,校准发射角度。
“大勇,帮我扶着外壳,别让它晃动。”林建军喊道,手里的螺丝刀精准地插进螺丝槽,“王班长,麻烦您去工具箱拿备用导线和绝缘胶带,要最粗的那种。”
“好嘞!”两人立刻行动起来,配合得默契十足。
拆开发射装置外壳的瞬间,一股浓烈的机油味混杂着硝烟味扑面而来。林建军强忍着刺鼻的气味,用手电筒照着内部结构,导线断裂处的铜丝裸露在外,像一条条受伤的血管。他小心地剥离导线外层的绝缘皮,将两端的铜丝拧在一起,缠绕得紧密而均匀,然后用绝缘胶带层层包裹,确保不会短路。
“导线接好了!”林建军喊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寒风中很快凝结成霜。
接下来是最棘手的齿轮箱。林建军找来专用扳手,一点点拧开固定螺丝,动作轻柔得像在拆卸一件精密的钟表。齿轮箱打开的瞬间,他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情况比预想的更糟,不仅有金属碎片,还有两个齿牙被硬生生磕掉了一小块,转动时发出“咔咔”的异响。
“这……这还能修?”赵大勇看得直咧嘴,“要不咱们找找有没有备用齿轮箱?”
“来不及了。”林建军摇摇头,从工具箱里拿出锉刀和錾子,“只能现场打磨,用备用钢板做两个简易齿牙焊上去。”
他先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出金属碎片,然后拿起锉刀,对着变形的齿牙轻轻打磨。锉刀与金属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雪地里格外清晰,每一次打磨都精准地控制着力度和角度,确保齿牙能重新咬合。赵大勇举着手电筒,光线稳稳地照在齿轮上,手臂酸得发麻也不敢动一下。
安德烈站在不远处,看着林建军的动作,蓝眼睛里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惊讶。他从事军械维修十几年,见过无数技术精湛的技工,却从未见过有人能在这种环境下,用如此简陋的工具,将变形的齿轮打磨得如此精准。
“不可思议……”安德烈喃喃自语,用俄语对身边的助手说了句什么,助手连连点头,看向林建军的眼神也充满了敬佩。
打磨完成后,林建军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块备用钢板——这是他特意留着的高强度合金钢,用錾子小心地切割出两个与齿牙形状相似的小块,然后拿出焊枪,开始焊接。低温焊接的技巧再次发挥作用,他调整好电流和焊条角度,让融化的金属液均匀地填充在缺口处,焊缝平滑而牢固,几乎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