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道菜!这个数字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像注入体内的强心针。为了尽可能避免重复,方师傅采用了“每五个重复一次”的策略。这意味着需要准备40组不同的菜品组合!每组包含凉菜、热菜、汤羹、面点。这不仅仅考验师傅们的技艺,更考验他们对庞大菜谱的储备、临场调配食材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效率。每个师傅都像是高速旋转的陀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精准地操作着,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也顾不上擦。
厨房角落,前一天送到的200个崭新保温箱和高品质一次性饭盒堆成了小山。冷藏车也早已停在了厨房后门外,随时准备出发。方师傅专门指派了一个看起来机灵勤快的小学徒,负责将做好的、分装好的菜肴,小心翼翼地、分类别地装入保温箱,再整齐码放进冷藏车厢。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既要保证装车效率,又要避免汤汁洒漏或挤压变形。方师傅决定让几个年轻徒弟轮流来做,每天换一个,也让他们熟悉流程。
当第一批保温箱被装满,冷藏车的货舱门被严丝合缝地关上时,时间已接近上午十点。陈星灼早已等候在驾驶位。她接过小学徒递来的签收单(记录着本次装车的菜品大类、箱数),目光扫过厨房里依旧奋战的身影,没有多言,只是对方师傅点了点头,便发动车子,缓缓驶离了仓库区。
没有人知道冷藏车开去了哪里。一两个小时后,当它再次驶回仓库后门时,车厢里已是空空如也。小学徒打开车门,看到的只有码放整齐、空空如也的保温箱。他默默地将空箱搬下车,送回厨房角落,为下一轮的装车做准备。而厨房里的鏖战,仍在继续。午餐的高峰过后,短暂的喘息,紧接着又是晚餐的备战。如此循环,直到暮色四合,完成最后一批200道菜的装车、运送、清空。
这样的日子,如同上了精密发条的钟表,有条不紊却又高强度地运转着。日复一日,仓库门前的小道见证着食材的流入,厨房里的炉火燃烧着技艺与汗水,冷藏车则沉默地执行着它神秘的使命。
一个月过去,饶是经验丰富、体力过人的大师傅们,脸上也明显带上了浓重的疲惫。高强度、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让他们的动作虽然依旧精准,但眼神里的光彩却黯淡了不少。连最爱吆喝的老方师傅,嗓子都有些沙哑了。徒弟们更是累得够呛,休息时恨不得直接瘫在地上。
陈星灼看在眼里。在确认空间里的食材储备已经相当可观,足以支撑一段时间的“消耗”后,她果断宣布:给整个厨师团队放假半个月!
这个消息如同久旱甘霖,瞬间让疲惫不堪的厨房沸腾了。师傅们惊喜交加,连声道谢,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个人物品,带着丰厚的月薪和终于可以喘口气的轻松,离开了仓库。
看着瞬间变得空旷寂静的厨房,陈星灼转身将冷库里的水果,生鲜,肉类,全部收入了空间。陈星灼转向身边的周凛月:“我们也该动身了。”
周凛月立刻会意,但看到陈星灼消瘦和黝黑不少的小脸蛋,想着还是休息一两天再出发吧,她每天不是在煤球里休息,也就是买买东西,对对账单看还缺少啥,陈星灼可是实打实每天搬货,拆箱,开车出去又回来的。
“我们开着煤球去。”陈星灼点头,“到那边可以休息,趁这半个月,正好去看看进度。赵刚和李峰留下看仓库,继续接收日常物资就可以。”
两人没有耽搁,迅速安排好后续事宜。赵刚和李峰对于大厨们都去休息,他俩继续负责看管和收货也充满干劲,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染亮天边,城北仓库厚重的卷帘门便缓缓升起。一辆通体漆黑、线条硬朗彪悍、如同移动堡垒般的钢铁巨兽——被两人昵称为“煤球”的赛德野MAN房车,低吼着驶出了仓库区,汇入了通往西南方向的滚滚车流。
长达12小时的车程,对普通人而言是枯燥甚至痛苦的煎熬。但在“煤球”内部,却完全是另一番天地。
“煤球”庞大的身躯下是坚固的MAN TGM底盘和强悍的四驱系统,赋予了它征服复杂路况的底气。然而此刻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它展现的却是令人惊叹的平稳与舒适。先进的空气悬挂系统如同无形的大手,温柔地抚平了路面的每一丝颠簸。即使偶尔碾过减速带或路面接缝,传递到车内的也只是一声沉闷的轻响和极其轻微的晃动,完全不影响舒适度。
车内,更是精心打造的移动家园。驾驶室宽大舒适,人体工学设计的座椅提供了极佳的包裹性和支撑性。周凛月坐在副驾,座椅调成半躺模式,腿上盖着柔软的薄毯,手里捧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茶香袅袅。巨大的前挡风玻璃提供了开阔的视野,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如同流动的画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