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不安的是,王安石提拔他的原因——懂变通。这个词在现代叫做没有原则,在古代叫做善于权谋。无论如何称呼,本质都是一样的——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可是,他真的想成为这样的人吗?
回到府中,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案上那匣端砚。这砚台质地温润,雕工精美,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可在苏明远眼中,这就是他出卖良心的价码。
他想起在现代时,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历史上那些变节者,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想背叛,而是在一次次的小妥协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当时他还觉得不以为然,如今亲身经历,才明白那种一步步沦陷的可怕。
窗外,雨声渐大。苏明远起身,打开窗户,任由雨水飘进来。他想让这雨水洗去身上的污浊,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是洗不掉的。
就在这时,一个家仆匆匆跑来:老爷,外面有人求见,说是从御史台来的。
御史台?苏明远心头一跳。御史台正是范纯仁任职的地方。他勉强镇定地说:请进来吧。
来人是一个年轻的御史,进门后拱手道:苏学士,范大人让我给您送封信。
苏明远接过信,手指微微颤抖。那御史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临走时说了句:范大人说,这是最后一次了。
最后一次……这四个字重若千钧。
苏明远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写着寥寥数语:
明远贤弟:
知君身不由己,然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青苗法之害,他日必现。望君制定细则时,能为百姓多留一分余地,勿使良政变恶法。
此生或许不复相见,惟愿君守住心中一点清明,莫要彻底迷失。
范纯仁顿首
苏明远看着这封信,眼眶渐渐湿润。范纯仁明知他背叛了自己,可仍在为百姓着想,希望他在制定细则时能够手下留情。这种胸怀,这种坚守,让他感到深深的羞愧。
他将信紧紧握在手中,喃喃自语:范兄,我……
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像范纯仁所说的,在制定细则时,为百姓多留一分余地。
这是他最后的一点坚守,也是他对自己良心的最后一点慰藉。
窗外,雨声如泣。而在苏明远的心中,也下着一场永不停歇的雨。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将背负着这份愧疚,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夜深了,雨仍未停。苏明远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幕,想起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纯仁父亲的名句。而如今,范纯仁正在践行着父亲的遗志,哪怕孤军奋战,也要坚守正道。而他苏明远,却为了自保,背叛了这份坚守。
他是个懦夫,一个为了生存而放弃原则的懦夫。
可在这个残酷的时代,懦夫或许才能活得更久。
这个认识,让他更加悲哀。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