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苏明远来到城中最着名的白鹿洞,这里聚集着许多本地的知名学者和外来的考生。他本想安静地坐一会儿,却听到旁边两个本地学子在议论。
听说今年外地来的考生特别多,竞争更加激烈了。
是啊,尤其是那些江南来的,个个才华横溢。我们本地学子怕是要受冲击了。
不过话说回来,本地考生对主考官的风格更为了解,这也算是优势吧。
苏明远闻言,心中一动。原来地域之间的竞争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如此激烈。他想起在现代时,高考也有类似的地域性差异,看来人性中的某些特质,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
正思索间,忽然听到有人在念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声音清朗悦耳,苏明远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青衣书生正对着远山吟咏,神情颇为感怀。
那书生注意到苏明远的目光,主动走了过来:在下陈彦回,见兄台气质不俗,想必也是来应试的学子?
正是,在下苏明远。苏明远起身回礼。
适才见兄台神情若有所思,莫非也有思乡之情?陈彦回笑问。
苏明远点点头,却在心中苦笑。他的之情,恐怕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吧。思念的不是空间上的故乡,而是时间上的来处。
兄台来自何方?
江南。陈彦回答道,此番北上应试,一路所见,颇有感触。这省城果然不同凡响,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比我家乡热闹多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苏明远发现陈彦回见识颇广,谈吐不俗。更重要的是,他对时政的看法颇有见地,对民生疾苦也颇为关注。
兄台以为,当今最大的政务当是何事?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陈彦回沉思片刻:窃以为,莫过于理财与理民。国库充实,百姓安居,此乃治国之本。至于边防军务,虽然重要,但若内政不修,纵有精兵百万,也难以长治久安。
苏明远暗暗点头。这种观点在现代看来或许普通,但在重农抑商的古代,能有如此认识的人并不多见。看来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确实在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天色渐晚,两人告别时,陈彦回忽然说道:明日若有闲暇,不妨一起去听听程颐先生的讲学。他老人家虽已年迈,但学问渊博,听说偶尔还会到省城来。
程颐?苏明远心中一震。那可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能听到他的讲学,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回到客栈时,苏明远的心情颇为复杂。一天的见闻让他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落后的古代社会,而是一个有着复杂文化结构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文明。那些商贩、学者、考生,每个人都在这个大时代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而他,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穿越者,现在也成了这幅画卷中的一笔。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些明白了什么。或许,真正的融入,不仅仅是学会古代的知识和礼仪,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感受这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夜深了,同房的几个考生还在低声讨论着明天的安排。苏明远躺在狭窄的铺位上,透过小小的窗户看着夜空中的星辰。那些星星,和他在现代看到的是同样的,可星光下的世界,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白天的种种见闻。那个算命先生的摊位、茶楼里的激烈争论、代笔先生的生意、陈彦回的诗句...这一切都在告诉他,自己正身处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时代。
明天,他将正式开始乡试前的最后准备。而在某种意义上,他也将开始一次更深层次的时空之旅。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