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桂花飘香。苏明远正在书房中温习《孟子》,忽闻门外有人叩扉。开门一看,却是师长府中的小厮。
苏公子,我家老爷请您明日申时到府中用饭,说是有要事相商。小厮恭敬地递上一张素笺。
苏明远接过细看,上面是师长亲笔:
明远贤侄:近日见你学业精进,甚为欣慰。明日乃内子生辰,府中小宴,特邀贤侄一聚,共话学问,勿辞。
兄长 王安道 拜
内子生辰?苏明远心中一动。自拜师以来,师长王安道待他如子侄一般,但从未邀请他到府中做客。这次破例邀请,想必另有深意。
翌日申时,苏明远换上一身青色长衫,手持一卷《诗经》作为贺礼,来到师长府邸。
王府坐落在城中文人聚居的静雅坊,门第虽不算豪华,却透着书香门第的典雅。门前种着两株梧桐,正值秋季,金叶满枝,煞是好看。门房见了苏明远,忙不迭地引他入内。
穿过影壁,是一个不大的庭院,院中有假山流水,旁边植着几株竹子。廊下挂着几幅字画,皆是师长手笔。苏明远边走边看,心中暗自感叹:这才是古代文人的理想居所啊。
明远来了!师长王安道从正厅中迎出,满面笑容,快请进,今日你师母特意准备了几样菜肴,都是你爱吃的。
步入正厅,苏明远首先向上座的一位中年妇人行礼:学生见过师母。
师母李氏约莫四十岁年纪,身着一袭淡青色襦裙,头戴简朴的银钗,虽已人到中年,却风韵犹存。最让苏明远意外的是,她的眉宇间透着一股清雅的书卷气,全然不似一般官宦之家的妇人那般庸俗。
明远不必多礼。师母李氏温和地说道,声音轻柔却不失威仪,常听老爷提起,说你天资聪颖,学问精深,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
苏明远正要回话,忽见厅中还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低头摆弄着茶具。师长见他目光疑惑,便介绍道:这是小女婉儿,今年十八,也算是半个学生了。
苏明远愣了一下。在他的印象中,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会在有外客的场合露面?更何况师长还说她是半个学生?
那少女王婉儿闻言抬起头来,苏明远这才看清她的容貌:瓜子脸,柳叶眉,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却透着不符合年龄的沉静。她朝苏明远微微颔首:苏师兄有礼了。
声音清脆悦耳,举止落落大方,全无一般闺中女子的扭捏。
苏明远心中更加疑惑,但还是规矩地回礼:王师妹有礼。
师长见气氛有些拘谨,便笑着说道:都坐下吧,今日是家宴,不必拘束。明远,你可知为何邀你来此?
苏明远诚实地摇头。
前日我与几位同僚论及门下弟子,皆言各家子弟虽有才学,却多缺乏深度。唯有你,不仅文章出色,更难得的是见解独到,时有新意。师长端起茶盏,细细品了一口,我想让你见见我这个家,也让家人见见我这个得意门生。
师母在旁边接话道:老爷常说,明远不仅学问好,人品更佳。今日一见,确实如此。
苏明远受宠若惊:师长师母过誉了,学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哪里哪里。师母摆摆手,老爷说你对《诗经》尤有心得,恰好婉儿也喜欢读诗,你们不妨交流一二。
王婉儿闻言眼中一亮:师兄可否指教一二?我近日读《关雎》,总觉得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一句,与左右流之有何不同?
苏明远一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诗经》的深层解读。一般的闺中女子,怎么会问出如此有见地的问题?
他沉吟片刻,答道:流之是顺水而取,顺其自然;则是主动摘取,带有人为的意味。前者是君子的期待,后者是淑女的回应。诗人借此暗示,感情的发展需要双方的主动与回应。
王婉儿听了,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师兄解得精妙!我原以为只是简单的重复,不想其中竟有如此深意。
师长在旁边抚须而笑:明远这一解,连我也有所启发啊。
就在这时,丫鬟来报饭菜已备好。众人移至东厢的餐厅。
餐厅布置得很是雅致,案几上摆着几样精致的菜肴:白切鸡、清蒸鲤鱼、素炒青菜、莲子汤,都是家常菜色,却做得极为用心。最让苏明远惊讶的是,师母和王婉儿并未退避,而是与他们同席而坐。
在苏明远的现代记忆中,这种家庭聚餐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以古代的标准来看,这已经是相当开明的举动了。
席间,师长举杯说道:今日既是内子生辰,也是师生相聚,当以茶代酒,共饮一杯。
众人举杯相庆。师母开口道:明远,你觉得我们这个家如何?
苏明远认真地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在座的三人,诚恳地说道:温馨雅致,书香满堂。师长师母相敬如宾,师妹才学不让须眉,这样的家庭,实在令人羡慕。
师母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老爷常说,家庭是士人的根本。一个真正的文人,不仅要有学问,更要懂得经营家庭,让家成为学问的港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