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看着那些在石壁上流淌的墨迹,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些诗句将在此地存留多年,见证着一代代文人的来往。而他,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异乡人,也将在此留下自己的印记。
当他提笔在石壁上写下自己的诗句时,一种莫名的情感涌上心头。那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这个时代、这种生活方式的某种认同。在这个瞬间,他忽然感觉到自己与这些古代文人之间的精神距离似乎缩短了。
今日之游,受益良多。归途中,赵德走在苏明远身边,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感慨,平日里埋首书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来欣赏自然之美,体验文人之雅。
确实如此。苏明远深有同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日山水之间的这堂课,比在书院中读多少典籍都要有意义。
然而说出这话的同时,他心中却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他发现自己正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和认同这种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那种将自然美、诗歌艺术和精神修养融为一体的文化传统。这种认同是真诚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它意味着他正在进一步远离自己的现代身份。
夜幕降临,众人回到书院。苏明远独自坐在房中,回味着今日的经历。那些山水美景仍然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而更让他难忘的是众人在自然中表现出的那种纯真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聚会往往会带有某种功利色彩——网络社交、学术交流、商业合作等等。但今天的雅集却完全不同,它纯粹是为了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交流。这种纯粹性让他既感动又不安。
他提笔想要记录今日的感受,但却发现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内心的复杂情绪。最终,他只是简单地写道:
今日山水之游,深感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完美结合,确实是人生一大享受。
写完这句话,他忽然停住了。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样的价值判断,真的还是他原本的想法吗?还是他已经完全接受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标准?
窗外传来夜虫的啁啾声,月光如水般洒在桌案上。苏明远望向窗外的夜空,那里有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也有他正在逐渐遗忘的自己。
今日的山水之游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精神生活的魅力。但同时,这种体验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单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现代学者,而是正在变成一个能够欣赏古典美学、认同传统价值的古代士人。
这种变化既是收获,也是失去。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他也在失去批判的锐度;在融入群体的同时,他也在失去独立的个性。而最可怕的是,这种变化是如此自然、如此愉悦,以至于他几乎不愿意去抗拒。
夜深了,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沉重而悠远。苏明远知道该休息了,明天还有繁重的学业等着他。但他也知道,经过今日的山水之游,他与这个时代的精神距离又缩短了一分。
在那些美丽的山水之间,一个现代灵魂正在经历着最温柔也最彻底的改造。就像那些在石壁上流淌的墨迹一样,这种改造将成为永久的印记,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同化力量和一个个体的精神蜕变。
而明天,当阳光重新照亮大地的时候,他还要继续在这条看似美好实则不归的路上前行...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