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透过雕花木窗,在绛雪轩内洒下斑驳的光影。小荷正细心整理着晾晒的草药,秀珠在一旁记录着药材的存量。钱妈妈坐在廊下缝制冬衣,针脚细密匀称,小良子则忙着修缮有些松动的窗棂。这四人各司其职,却都不约而同地时不时望向书房方向——他们的主子云贵人正在里面研读医书。
钱妈妈,小荷轻声道,陛下这月已是第三次来绛雪轩了。我今早送茶时,看见陛下看咱们娘娘的眼神,与之前大不相同呢。
钱妈妈放下针线,眼角笑纹深了几分:老奴在宫中三十载,见过多少得宠失宠。但像咱们娘娘这般,身处逆境仍不放弃钻研学问的,却是头一回见。她望向书房的方向,语气带着欣慰,这几个月,娘娘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从最初那个郁郁寡欢的云贵人,到现在这个博学多才的娘娘,简直是脱胎换骨。
小良子凑过来压低声音:我昨日去内务府领份例,听见几个小太监在议论,说陛下对咱们娘娘格外关注,说不定......他话未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秀珠将晒好的当归仔细收进药柜,轻声道:娘娘常说,知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咱们只管尽心伺候,娘娘自有打算。
这时,林清玥从书房走出,手中拿着一卷《本草纲目》。她看着院中忙碌的四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几个月以来,正是这些下人的忠心相伴,让她在这深宫中有了立足之地。
平静的午后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小顺子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脸色凝重:娘娘,冷宫里出事了!好几个老嬷嬷突发高热,伤口化脓,太医院的药方都不见效!
林清玥心中一紧:慢慢说,具体什么症状?
发热、寒战,伤口流黄脓,最严重的是刘嬷嬷......小顺子咽了口唾沫,就是您之前说的那位,曾经偷偷给娘娘吃食的刘嬷嬷,现在情况最危险,太医都说......怕是熬不了几天了。
林清玥手中的医书险些落地。刘嬷嬷是冷宫中少数对原主苏云裳心存善意的老人。原主,身体虚弱,若不是刘嬷嬷时常偷偷送来食物,她恐怕都熬不过第一个冬天。
她立即集中精神,读心术悄然运转,捕捉到太医院院判章太医的心声:【此症凶险,发热化脓,非寻常药石可医,只怕是邪疫入侵,难以挽回......】这证实了她的判断——这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确实难以治愈。
准备一下,我要去冷宫。林清玥当机立断。
娘娘三思!钱妈妈急忙劝阻,那地方疫病横行,若是您有个闪失......
刘嬷嬷于我有恩,我不能见死不救。林清玥目光坚定,况且,若真是传染性疾病,不及时控制,恐怕会波及整个皇宫。
冷宫里的景象令人揪心。几位老嬷嬷躺在破旧的床铺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刘嬷嬷的情况最为严重,左腿的伤口已经溃烂化脓,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林清玥仔细检查后,心沉了下去。这明显是细菌感染的症状,而且已经发展到败血症的阶段。在缺乏抗生素的古代,这几乎是绝症。
是夜,林清玥在灯下沉思。她想起曾经读过的医学史: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古人是否也曾无意中利用过霉菌的抗菌作用?
娘娘,此法可行吗?秀珠担忧地问。
成功率不足三成。林清玥坦言,但若不试,刘嬷嬷必死无疑。
研制过程严谨而艰难。她需要秘密进行,她首先让小良子寻来新鲜瓜果,置于阴暗潮湿的角落任其霉变。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选择,因为不同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和效果天差地别。
三日后,瓜果表面长出青绿色霉菌。林清玥小心地用竹片刮取菌丝,放入自制的培养液中——这是用米汤和少量蔗糖调制的简易培养基。
温度控制是关键。青霉素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4℃。林清玥将培养罐置于院中水井深处,利用井底恒温环境保持适宜温度。每日早晚,她亲自用自制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细心调整培养罐的位置。
五日后,培养液表面形成一层浓密的青绿色菌膜。最关键的萃取过程开始了。
娘娘,这些霉菌真的能治病吗?小荷好奇地问。
这是一种特殊的霉菌,它能产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林清玥一边过滤培养液,一边解释,但提取过程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她用细棉布过滤培养液,得到含有青霉素的滤液。随后用自制的醋酸调节酸碱度,加入少量菜籽油进行萃取。整个过程如履薄冰,因为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极易降解。她必须在两刻钟内完成萃取,并立即用草木灰水将pH值调回中性。
最终得到的淡黄色液体,其青霉素纯度可能不足现代产品的百分之一,而且含有各种杂质。林清玥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制剂不仅疗效有限,更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在当时条件下,这已是能做到的极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