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纪元”的开启,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如同一声沉重的钟鸣,敲醒了新生界域内最后一丝侥幸与安逸。当“回声星云”带回的警告与那未完成的“抗定义技术”碎片被公之于众时,整个界域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恐惧、愤怒与决绝的复杂情绪之中。恐惧于那笼罩星海的、名为“定义者”的阴影;愤怒于这冰冷残酷的宇宙法则;决绝于……必须为自己、为文明杀出一条生路的宿命。
“火种计划”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艾莉主导的“万识之网”几乎将七成以上的算力投入了对那份残缺技术的解析与推演。世界树根系深处,新的、更加庞大的研究船坞被开辟出来,那里不再仅仅建造“信风舟”的姊妹舰,更开始构建专门用于模拟“绝对秩序”环境与测试“抗定义”理论的巨型规则实验场。
我、洛璃和艾莉,成为了“火种计划”的核心。我的新约秩序之力,洛璃的破晓之心对可能性的感知,艾莉的万识之核对信息的处理,三者结合,是解析那超越常规理解的技术碎片的关键。
过程远比想象的艰难。那份技术碎片并非按部就班的图纸或公式,更像是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悖论性的规则构想以及大量基于特定逻辑框架的推演痕迹。它试图描述的,并非如何用更强的力量去对抗“定义”,而是如何像病毒一样,在“绝对秩序”那看似完美无瑕的逻辑壁垒上,找到并利用其自身都无法避免的、源于“自指”或“不完备”的微小裂隙。
“它在尝试……欺骗规则本身。”艾莉在连续数十日的推演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通过构建一种特定的、自我指涉的‘规则伪影’,让‘定义者’的清理协议在判定时陷入逻辑循环,或者产生认知偏差,从而暂时‘忽略’或‘错误定义’目标的存在。”
欺骗规则?这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规则是宇宙运行的基础,如何欺骗?
“并非不可能。”洛璃若有所思,她的破晓之心对那碎片中蕴含的、关于“可能性坍缩”和“观察者效应”的部分产生了强烈共鸣,“就像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其形态取决于观察方式。这份理论似乎是在暗示,存在本身的性质,在某些极端精妙的规则操作下,也可以变得……模糊,从而规避那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定义’。”
我们沉浸在深奥的规则悖论与概念迷宫中,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伴随着巨大的精神消耗与认知颠覆。实验场内,模拟的“绝对秩序”环境多次失控,险些将整个船坞从规则层面“格式化”。若非我们三人联手,加上无数研究者以自身精神力场前赴后继地稳定实验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火种计划”艰难推进的同时,新生界域并未停止对深空的探索。基于“信风舟”带回的数据和经验,两艘新的、功能各异的深空舰只——“谛听号”与“巡风号”——先后竣工下水。
“谛听号”专注于信息收集与信号监听,其搭载的“万识之网”延伸节点,能捕捉到极其微弱、来自遥远星域的信息涟漪。它的任务,是监听星海,寻找其他可能存在、并可能面临类似威胁的文明信号,或是监控“三大存在”的任何异动。
“巡风号”则更侧重于快速侦察与初步接触,机动性远超“信风舟”,装备了更强化的隐匿与生存系统。它的任务,是沿着秩序之源星图碎片指示的其他相对“安全”的坐标,进行快速侦察,评估潜在风险与价值。
两艘舰只的加入,如同为新生界域张开了更广阔的感知网络,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了更遥远的深空。
时间,在紧张的研发与积极的探索中,又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间,“谛听号”捕捉到了数段来源不明、意义模糊的星际信号,其中一些信号的结构,与“回声星云”中那些破碎的信息残留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仿佛来自同样被“清理”过的文明遗迹。这些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定义者”猎场的广阔。
而“巡风号”则带回了一些令人稍感安慰的消息。它在数个星域发现了原始生命萌芽的迹象,甚至在一个偏远的星系,发现了一个刚刚步入铁器时代、尚未产生显着规则扰动的原始文明。这些发现,如同黑暗森林中偶尔瞥见的、尚未被注意到的幼苗,提醒着我们,宇宙并非只有毁灭,也存在着新生的希望。我们严格遵守“非干预原则”,只是默默记录,并未打扰它们的发展。
然而,真正的转机,来自“谛听号”一次例行的深空监听。
那天,艾莉的本体意识(大部分仍与万识之网核心连接)突然在“火种计划”的核心实验室中显化,她的银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带着一丝惊疑的数据流光。
“接收到一段……异常清晰的定向广播信号。”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来源坐标……不在秩序之源星图碎片内,是未知区域。信号加密方式……不属于已知任何体系,但其核心信息结构……与‘火种计划’正在解析的技术碎片,存在高度同源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倒影错层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倒影错层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