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老少立于道旁,目送小满带队出发,眼神里不再是当初的怀疑讥讽,而是真切的敬重与期盼。
短短半月,“订疗计划”如星火燎原,从最初的五十户试水,到如今三县百户签约不断。
一贯钱押金看似不多,却是贫苦人家咬牙挤出的救命钱——可他们信苏晚晴,更信那些活生生的好转病例。
苏晚晴站在谷仓门口,指尖捻起一粒晾干的桃核,轻轻一碾,清香微溢。
她望着远去的车队,眸底沉静如水。
“这已不是卖果子了。”她低声自语,“是把命,一篮一篮地托付出去。”
她转身回屋,案上摊开着《订疗手册》初稿:每日配送时间、病症追踪表、反馈回执模板……甚至连“若遇暴雨改道应如何通知患者家属”都写得清清楚楚。
她一笔一划补上最后一句:“信用一旦崩塌,便再难重建。故宁慢勿错,宁亏勿欺。”
此时,里屋烛影微动。
谢云书倚在窗边,手中展开一张羊皮地图,墨线纵横间,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点——那是“桃递队”每日必经的驿站、歇脚处、医馆联络点。
原本零散的路线,如今已被串联成网,如血脉般延伸至方圆二百里内的大小村落。
他指尖轻点几处枢纽城镇:青石镇、白河渡、南坪集。
这些地方既是商道要冲,也是疫病高发之所。
如今却因“晚晴露”的流通,成了健康希望的中转站。
“她在建一条民生供应链。”他低语,唇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用一枚桃子,撬动整个底层命脉。”
可正因为如此……也必将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核心。
他收起地图,目光落在墙角那副特制冰窖图纸上——苏晚晴亲手绘制,利用山泉引流加硝石降温,使鲜果可保鲜七日不腐。
这技术若传出去,足以震动整个南北货殖行当。
而眼下,它却被藏在一个偏远山村,只为让病人按时吃上一口“药引”。
荒唐,却又动人。
他忽然想起昨夜那个跪在棚外的老妇人,捧着空篮,哭着说:“大夫说我儿没救了,可我信你,苏娘子,我还想再换一次希望。”
那一刻,他看见苏晚晴眼底闪过一丝动摇,随即化为铁一般的坚定。
她亲自提篮相赠,只道:“这一篮,不算钱。”
——她不信天命,只信人为。
可人心贪欲无尽。
当“订疗计划”惠及千家,当嫁接苗供不应求,当桃姑带着徒弟日夜剪穗累到晕倒,苏晚晴当众宣布:“每卖出十篮桃,就免费教一人嫁接术。”
此言一出,四方震动。
这不是施舍,是授人以渔;不是垄断,是共富之路。
农户们争相报名,连邻县的地主都派了家仆潜入学习。
而苏晚晴毫不设防,反倒鼓励桃姑广收学徒:“技在民手,才不怕断根。”
灯下,她合上《杏花农录》最后一章,笔锋遒劲:
“技术不藏私,利不分独享——凡愿耕者,皆可共富。”
窗外,月明星稀。
一辆满载鲜果的驴车正驶向远方城镇,旗帜猎猎展开,如同吹响的号角。
而在她未曾察觉的角落,谷仓深处,一排排竹篓整齐码放,每一袋都标着“备储”二字。
她尚未清点——去岁垦荒所获,存粮早已悄然突破千石。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暴将至,但这片土地,终于自己长出了筋骨。
喜欢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