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正事一忙完,姚玉玲抽空去当地的唐人街转了转。
异国的街巷挂着熟悉的招牌,来往的却尽是陌生面孔,言语间夹杂着不同口音,让她兴致索然。不过匆匆一瞥,当天晚上她便回到了代表团下榻的住处。
众人见她回来,也暗自松了口气,这边的治安真的不怎么好,她一个年轻姑娘独自外出,这群大老爷们儿嘴上不说,心里难免有几分担心。
带着首战告捷的士气,一行人又转机飞往西德。
此行的目标是引进先进的柴油机与轧板机。
然而,比繁重的技术谈判更先让团队感到“压力”的,是当地饮食的严峻考验。尤其是那坚硬粗粝的黑面包,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主食的认知。
简直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
“这玩意儿……喂猪猪都嫌拉嗓子。”一个年轻工程师私下嘟囔。
“.....”
“......”旁边有人低声发笑,也有人无奈摇头。总感觉这小子话里有话。
姚玉玲也吃得艰难,但团队行动讲究一致,她也不能搞特殊。能怎么办?硬着头皮啃。
要不是有空间能开小灶,指不定她也要跟着瘦一圈。
这段时间,姚玉玲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时差都没完全倒过来,就又投入下一场战斗。
整个团队都铆着一股劲,看着宝贵的外汇如流水般支出,谁都心疼,因而尽管疲惫,却没有一个人提议多休整一天——毕竟,这偌大的团队在海外多停留一日,开销就不是个小数目。
接连奔波考察半个月,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克鲁伯与曼海姆两家公司之间。
有意思的是,在正式谈判前,姚玉玲就敏锐地察觉到这两家德企之间的竞争关系。
她连夜与孔司长和几位厂长碰头,她在桌上摊开两份厚厚的资料,目光炯炯地说:我研究过这两家近三年的市场动向,他们在东南亚市场已经有过三次正面交锋。现在中国经济开始起步,这个庞大的市场他们谁都不愿错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互相制衡。
孔司长扶了扶眼镜,与其他几位厂长交换了个眼神。
尽管姚玉玲是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但这一路走来,她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敏锐洞察力,已经让这些老工业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华北钢铁厂的李厂长率先表态:玉玲同志分析得在理,这个突破口找得准!
谈判桌上,姚玉玲果然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她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德方技术参数中的模糊之处,更在关键时刻利用两家企业的竞争关系施压。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她适时透露曼海姆方面在付款方式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这一招果然奏效。
最终,她不仅压低了成交价格,更额外争取到三年技术支持和工程师培训条款,让德方代表感叹“遇到了一位洞察全局的谈判专家”。
孔司长和几位钢铁厂厂长早已笑得合不拢嘴。这笔订单不仅拿下了先进设备,更赢得了长期合作的技术保障,可谓满载而归。
最后一站是东京。
此次引进清单包括板坯连铸机、电视机生产线、印制线路板生产设备和弧焊机生产线。
一踏上日本的土地,代表团成员的神情都显得有些复杂——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岛国,如今却在工业技术上遥遥领先,这种反差让每个人心中都五味杂陈。
有了前两次的成功经验,代表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默契。
由姚玉玲据理力争唱黑脸,而孔部长等其他人唱白脸。
前往酒店的路上,看着车窗外整洁的街道和现代化的厂房,有人忍不住低声吐槽:这小日本的礼仪倒是周全,见面就鞠躬,可这表面功夫做得再足,也盖不住心黑手狠!
那可不,带刀的微笑,不是说说而已。
孔司长对姚玉玲说:“小姚,这次谈判务必要拿出你真正的实力,将对方杀个片甲不留。”
姚玉玲:“......”孔司长什么时候学的这身江湖气?
是啊是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沉声道,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当年他们在我们国土上犯下的罪行还历历在目,我父亲就是死在南京...如今我们却要低声下气地来买他们的技术,我这心里头,实在憋屈得紧啊!
东北钢铁厂的刘厂长猛地一拳捶在座椅扶手上,青筋暴起,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我们厂区后山上,至今还立着当年关东军留下的碉堡残骸!每到下雨天,那混凝土里渗出的铁锈色,就像永远擦不干净的血迹。这笔血债,我们东北人世世代代都忘不了!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房间内陷入一片寂静。
老专家深吸一口气,环视在场众人:正因为如此,这次谈判,我们不仅要争这口气,更要用智慧让他们明白——中国人靠着自强不息,终将超越所有技术壁垒!我们要让这些精密设备,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铺路石!
孔司长闻言,轻轻拍了拍老专家的肩头:李工说得对。正因为经历过屈辱,我们更清楚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今日的隐忍,是为了明日的腾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影:我自有精彩》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综影:我自有精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综影:我自有精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