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失重与时空变换感如期而至。
林越的双脚再次踏上实地的瞬间,耳边瞬间被更为喧嚣、更具现代感的都市声浪所包围。汽车的引擎声更为低沉有力,流线型的车身呼啸而过;行人手中的智能手机屏幕更大更薄,触控操作流畅无比;街边巨型广告屏上滚动播放着最新款的虚拟现实设备广告,明星代言人的面孔时尚却陌生。空气依然是大都市特有的混合味道,但细微处似乎又有所不同。
“电视剧世界……时间线明显比电影世界推进了几年,科技感更强一些。”林越的超强感官如同精密的雷达,瞬间捕捉并分析了大量环境信息,从路边的报纸日期到商店橱窗电视里新闻主播提到的当前政要名字,迅速确认了当前时空——仍是纽约,但年份已然不同。
首要任务,迅速确定剧情进展到了哪一阶段。
电视剧版《永无止境》的主角是布莱恩·芬奇,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落魄音乐家,因偶然机会服用NZT而智商飙升,从而被卷入巨大漩涡,最终与联邦调查局展开合作。
林越需要尽快找到布莱恩,或者至少确定他是否已经服用了NZT,是否已经进入了FBI的视线。
他再次采用熟悉的手段,找到一家管理松散、可用现金支付的小型网吧,在角落开了临时机位。凭借NZT药效期获取的顶尖黑客技巧和信息检索能力,结合超人级的动态视力与信息处理速度,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化作模糊残影,高效地在网络数据海洋中搜寻着与“布莱恩·芬奇”、“音乐家”、“智商突变”、“无法解释的智力提升”等相关的蛛丝马迹。
信息碎片被快速聚合、筛选、交叉验证。很快,几条线索浮出水面:布莱恩某个小众社交媒体账号上,好友近期的留言提到他“突然开了窍”,神奇地帮人解决了棘手的合同纠纷;某个本地社区论坛的匿名帖子,抱怨一个玩音乐的朋友最近变得“聪明得吓人”,行为古怪;甚至还有一则不起眼的警情简报附件,提及一场街头争执被一名“反应极快、逻辑清晰”的年轻路人巧妙化解,当事人描述与布莱恩高度吻合。
“看来布莱恩已经服用NZT,并且其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可能正处于刚刚被发现异常、或即将与FBI初步接触的临界点。”林越迅速做出判断,“这个时间点正好,意味着缓解剂很可能已经存在于FBI手中,或者至少其研发已接近完成。”
根据电视剧剧情,缓解剂是由FBI下属的某个高度保密的技术部门,在控制并研究NZT的过程中开发出来的,主要用于稳定为他们效力的NZT服用者(主要是布莱恩)的身体状态,防止其因可怕的副作用而崩溃报废。
林越的目标清晰而直接:获取缓解剂的样品或配方。
直接硬闯FBI相关设施?那是下下策,风险极高。虽然他拥有超人体质,但正面挑战一个高度戒备、可能拥有各种未知对策的国家机器,尤其对方还在研究NZT这种神奇药物,绝非明智之举。打草惊蛇,后患无穷。
更稳妥的方案,是锁定布莱恩·芬奇这条线。作为FBI的重要“资产”和缓解剂的直接使用者,围绕他必然存在缓解剂的运输、交接或使用环节,这就是机会。
定位布莱恩的住处并不太难。通过网络信息交叉对比、对少量遗留的公共电话记录进行非正常访问,再结合超级听力对特定区域进行定向声波扫描,林越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布鲁克林区一栋颇有年头的公寓楼。
他在对面街区一栋商业楼的顶层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观测点,视野开阔,又能完美隐匿自身。如同一个融入阴影的守望者,他开始了耐心的监视。
几天后,他看到了目标——一个看起来有些瘦削、头发微卷稍长、穿着随意甚至略显邋遢的年轻人,气质中混杂着艺术家的散漫与生活失意者的迷茫,正是布莱恩·芬奇。但偶尔,在某些瞬间,他的眼神会骤然变得锐利如鹰,行动变得精准高效,与人交谈时语速飞快、逻辑严密——那无疑是NZT药效上头的状态。
他也观察到了频繁出入布莱恩公寓的FBI探员:为首的是一位看起来干练果决、目光敏锐的女探员-丽贝卡·哈里斯,以及她的几名搭档。通过超远距离的唇语解读和超级听力捕捉到的片段对话,林越确认了FBI已经控制了布莱恩,利用其NZT能力处理棘手案件,同时定期为他提供一种“抑制剂”以维持其状态——显然,那就是缓解剂。
缓解剂确实存在!并且由FBI严格掌控!
计划需要周密制定。强攻运输车或实验室风险太大。长期潜伏跟踪FBI探员或布莱恩,等待交接时机,是更可行的方案,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或者……能否从源头着手?林越努力回忆电视剧的细节。似乎FBI的缓解剂技术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早期另一位研究者的成果。那位研究者叫什么?好像是一位叫莫拉·弗兰克兰的女科学家?她似乎是NZT早期研发的参与者或知情人,甚至可能拥有缓解剂的原始思路或不完全配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诸天记录者:开局存档超人模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诸天记录者:开局存档超人模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