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竹楼里,火塘映着玉香罕新织的孔雀锦缎。林小羽褪去上衣,陈墨举着松明火把凑近,只见鳞片在火光下呈现出与锦缎相同的斑纹——那是鳞片表面的天然凹凸,在特定角度下竟能形成类似孔雀翎羽的眼状光斑。阿爸说,古傣人会在鳞片上镶嵌孔雀石,玉香罕递来酸角糕,你这鳞片自带斑纹,怕是比孔雀石还灵。
手机震动,苏晚发来加急消息:鳞片表面的微米级凹坑结构,竟与孔雀翎羽的结构色原理完全一致——但林小羽没心思看这些。他摸出从昆仑带来的陨铁刀,刀身与鳞片斑纹相叠,竟在火光中映出傣族《孔雀胆》的古老岩画。那些岩画中的战士,竟穿着类似鳞片的甲胄,在澜沧江边与巨蟒搏斗,鳞片上的羽纹与他此刻的纹路分毫不差。
暴雨突至时,剧组正在拍摄竹林夺铃片段。玉香罕戴着藤编雀首面具,手持九枚铜铃,铃绳上缠着带倒刺的藤蔓。九雀困龙,当年用来对付山匪。她话音未落,已将铜铃掷向八方,藤蔓在空中张开如蛛网。林小羽应战,鳞片在手臂处竖起成流线型,如雀翼划破雨幕,他施展出雀影九连闪,每一次腾挪都让鳞片与雨滴碰撞出清脆声响,竟踩在藤蔓倒刺上如履平地。
当最大的铜铃从头顶砸来时,林小羽突然蹲身,鳞片在背部聚成穹顶状,如孔雀收屏抵御暴雨。铜铃砸在鳞片上,发出洪钟般的轰鸣,却被震得反弹上天,藤蔓倒刺深深扎入鳞片缝隙,却连一片鳞屑都未刮落。接招!玉香罕抛出浸过树胶的孔雀翎羽,数百片翎羽如绿色飞刀袭来。林小羽旋身成风,鳞片在周身形成涡流,竟将翎羽全部卷在身周,组成临时的羽盾,翎羽尖端的树胶与鳞片岩纹咬合,竟比钢铁还坚韧。
陈墨的摄影机几乎进水,却捕捉到震撼画面:林小羽在暴雨中展开鳞片,每片鳞片都精准接住雨滴,形成环状水幕,如孔雀在雨中开屏。苏晚举着防水记录仪惊呼:这哪里是武术,分明是热带雨林的活体羽阵!玉香罕的藤棍擦着他耳际掠过,削下的鳞片碎屑竟在雨中悬浮,如翡翠碎屑组成的星河。
最终对决在竹楼顶端的雀巢台展开。玉香罕施展出压箱底的孔雀涅盘,九根孔雀骨鞭如灵蛇出洞,鞭梢缀着的银铃发出摄魂声波。林小羽则融合石拳与孔雀拳,创出岩雀破雾——先是如石山般沉腰坐胯,鳞片在瞬间硬化如花岗岩,抵住前三鞭的冲击;继而如孔雀开屏般展臂,鳞片突然软化如羽毛,将后续鞭势全部卸入雨中;最后足跟轻点,鳞片在足底爆发如弹簧,竟借力跃至十丈高空,指尖鳞片凝成雀喙状,如陨石坠落般点向对方鞭阵中枢。
天神啊!玉香罕撤鞭败退,银铃在暴雨中碎成齑粉,你这招,像是孔雀驮着雪山飞!林小羽落地时,鳞片上的雨滴竟自动聚成孔雀形状,顺着羽纹滑入澜沧江,宛如古老的水神祭典。陈墨回放画面,发现少年在最高点时,鳞片反光与江面倒影连成一体,竟形成一只展翅的巨鸟,覆盖了整个河谷。
返程的吉普碾过傣族古驿道,玉香罕赠送的孔雀翎羽插在林小羽鳞片间,随着车身颠簸轻轻颤动。手机震动,苏晚发来战报:《失去的武林》孔雀拳篇全球播放量破十五亿,弹幕刷爆原来人体能轻过蝴蝶翅膀。少年摸出随身的岩画拓片,拓片上的孔雀战士与他鳞片上的雨痕重叠,竟如同一幅正在生长的活画。下一站,去蒙古找摔跤手,他卷起裤腿,小腿鳞片在月光下泛着孔雀蓝,鳞片边缘的锯齿轻轻开合,如在测试季风的方向,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会飞的雪山。
子夜的澜沧江畔,竹楼的烛火映着林小羽的倒影。那些鳞片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竟与江心漂流的孔雀羽毛节奏完全同步——当人类放下金属与火药,重新向灵禽学习展翅之道,身体便成了最轻盈的活体羽阵,而鳞片棱纹,不过是这羽阵中最原始的羽轴,刻着千万年来人与飞鸟共生的武道哲学。
喜欢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