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对奕帆的眼光向来信服,当即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这便去高陵县走一遭。”
三人于是拨转马头,向着西安府高陵县方向而去。
高陵距西安城不远,快马加鞭,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已抵达。
经人指点,在县城一处颇为僻静的巷弄里,找到了来于廷的住所。
那是一座低矮的瓦房,院墙有些斑驳,但门前打扫得颇为干净。
奕帆上前叩响门环。
片刻,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衿、年约二十三四、面容清瘦、眼神却明亮而沉静的青年出现在门后。
他见到门外气度不凡的奕帆三人,微微一愣,拱手道:“几位兄台寻谁?在下便是来于廷。”
奕帆打量此人,但见其虽衣着朴素,但举止从容,不卑不亢,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
他拱手还礼,语气温和道:“可是来于廷来兄?
在下奕帆,西安人士,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奕帆?”
来于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道:“可是那位创办工程行、中华镖局,近日更蒙陛下钦封‘商海使’的奕帆奕大人?”
“正是在下。”奕帆微笑点头。
来于廷侧身让开道:“不知奕大人光临寒舍,有何指教?请进内说话。”
态度不冷不热,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却也礼数周到。
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桌一椅,一床一柜,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仿品,但笔墨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
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写满算式的稿纸。
落座后,奕帆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来兄,奕某今日唐突来访,是听闻来兄才学,尤其精通数算,为人沉稳干练,故特来相请。”
来于廷神色不变,静静听着。
奕帆继续道:“奕某不才,蒙陛下信重,委以开拓海疆之任。
如今在西安有些基业,更欲南下浙江,筹建海港,开设工坊商号。
然事务繁杂,尤缺精通账目、文书之内政人才。
奕某欲聘来兄为账房文书,暂留西安,协助我这位结义大哥吴荣处理产业账目,并帮我整理文书,管理内务,为下月南下做准备。
月钱暂定为八十两。
待来兄熟悉事务,随我南下之后,月钱增至一百三十两。
不知来兄意下如何?”
“八十两?一百三十两?”
饶是来于廷性情沉稳,听到这个数字,瞳孔也不由得微微一缩。
他家境贫寒,平日靠替人抄写、算账补贴家用,一月所得不过数两银子。
八十两,甚至一百三十两的月钱,对他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
更别提还能参与到“商海使”开拓海疆这等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去。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动,沉吟片刻,抬头看向奕帆,目光锐利道:“奕大人厚爱,于廷感激。
然于廷有一问,大人招揽于我,是只需一能写会算之账房,还是愿纳一可参赞事务、共图大业之士?”
奕帆闻言,心中暗赞,此子果然非池中之物,不只看重钱财,更看重前途与抱负。
他正色道:“账房文书,乃起始之职。
奕某求才,首重德行能力。
若来兄果有真才实学,能担重任,他日莫说账房总管,便是统筹一方产业,参赞机要,亦非不可能。
奕某事业草创,求贤若渴,绝非虚言。”
来于廷直视奕帆双眼,见其目光清澈坦荡,语气诚恳,绝非妄言欺诈之辈。
他又看了看桌上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书籍和自己演算的种种经济模型,心中一股压抑已久的抱负如同被点燃的火种,骤然升腾。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着奕帆长揖到地,声音清晰而坚定道:“承蒙奕大人不弃,以国士相待!
于廷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大人,略尽绵薄!
账目文书,内务管理,于廷必尽心竭力!
望大人日后多加指点!”
奕帆大喜,连忙起身扶住道:“来兄快快请起!
能得来兄相助,如虎添翼也!
今后便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吴荣也笑着上前道贺道:“欢迎来先生加入!
有四弟慧眼识珠,有来先生鼎力相助,我等事业,必能更上一层楼!”
李达在一旁看着,只觉得公子三言两语便招揽了一位看起来就很厉害的秀才先生,心中对奕帆的崇拜更是无以复加。
当下,奕帆便与来于廷敲定了细节,让他正月十六前往西安奕府报道,先跟随吴荣熟悉西安产业的账目情况,并开始协助奕帆整理南下所需的各种文书、章程。
离开高陵县,返回西安的路上,夕阳将三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吴荣感慨道:“四弟识人之明,为兄佩服。
观这来于廷,沉稳内敛,目光长远,确是可造之材。”
奕帆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微笑道:“大哥,独木难成林。
未来之路,需要更多像来先生,像刘正、付刚、陈师傅这样的英才携手同行。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