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巷里的人都在盼着周六。夏棠娘把之前缝好的布偶都翻出来,又新缝了两个槐树叶形状的布偶,每个布偶手里都拿着颗小糖包——是照着顾盼做的糖包画的样子。李大婶则把给城里姑娘订的布鞋做好了,还多纳了两双,鞋面用了新染的凤仙花布,想让李馆长带来的老板看看。张大爷也把晒好的红薯干装在新的竹篮里,还在竹篮上贴了张纸条,写着“巷里后山红薯干,无添加”。
陈野则画了幅新画,画的是巷里的展台在美术馆的样子——展台上摆着布偶、布鞋和红薯干,旁边围着好多人,有的在看画,有的在尝红薯干,还有的在跟夏棠娘说话。他把画放在画本最前面,想等李馆长来的时候给他们看。安诺也没闲着,她找顾盼要了些彩纸,折了好多小纸船,每个纸船上都写着“巷里的幸福”,想送给城里来的客人。
周六那天,天刚亮,顾盼就把巷口的石桌擦干净了,还搬了几张小板凳放在旁边。夏棠娘把布偶摆在石桌上,摆成了个小小的“布偶展”;李大婶把布鞋放在竹篮里,摆在布偶旁边;张大爷则把红薯干的竹篮放在石桌最中间,还拿了个小盘子,抓了些红薯干放在里面。
大概上午十点,巷口传来了汽车的声音。顾盼赶紧领着安诺和陈野走过去,看到李馆长从车上下来,身边跟着两位穿着西装的先生,一位手里拿着笔记本,一位手里拿着相机。
“顾盼,各位乡亲,不好意思来晚了!”李馆长笑着走过来,跟大家打招呼,“这两位是文创店的王老板和刘老板,特意来看看店里的手作。”王老板和刘老板也笑着跟大家问好,王老板还蹲下来,拿起石桌上的布偶看了看:“这布偶做得真精致,针脚很细,颜色也好看。”刘老板则拿起布鞋,摸了摸鞋底:“手工纳的鞋底就是不一样,又软又结实。”
夏棠娘听到夸奖,赶紧说:“这布偶是用巷里的凤仙花布缝的,布鞋的鞋底纳了吉祥结,都是咱们用心做的。”李大婶也说:“要是你们喜欢,咱们还能做更多样式的,比如在鞋面上绣槐树叶。”张大爷则递过小盘子:“两位老板尝尝红薯干,这是后山种的红薯晒的,没放糖,都是本身的甜味。”
王老板和刘老板接过红薯干尝了尝,都赞不绝口:“真甜,比市面上卖的红薯干好吃多了。”刘老板还拿出相机,把石桌上的布偶、布鞋和红薯干都拍了下来,说要回去做宣传用。
大家坐在石桌旁,开始聊合作的事。王老板拿出笔记本,跟大家说:“我们想把布偶做成钥匙扣、挂件,把布鞋做成文创鞋,把红薯干装在礼盒里卖。设计图我们会先发给大家看,大家同意了再生产。利润方面,我们按销售额的三成给大家,每个月结算一次。”
夏棠娘听到“三成利润”,有点不确定地问:“三成是多少啊?会不会太少了?”李馆长赶紧解释:“三成已经不少了,因为我们还要负责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也不低。而且要是卖得好,以后还能提高比例。”顾盼也说:“咱们先试试,要是合作得好,以后还能有更多机会。”
大家商量了一会儿,都同意了合作的条件。王老板拿出合同,给大家念了一遍,确认没问题后,顾盼代表巷里的人签了字。签完字,王老板笑着说:“咱们下个月就开始生产,先做一批布偶钥匙扣和布鞋挂件,看看市场反应。”刘老板也说:“我们会在文创店门口设个‘巷里手作’的专柜,还会在网上卖,让更多人知道。”
聊完合作的事,李馆长又跟大家说:“安诺和陈野的画,我们想在美术馆多放三个月,还想把画印在文创产品上,比如笔记本和明信片,不知道孩子们同意吗?”安诺赶紧点头:“我同意!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画,我很高兴。”陈野也说:“我也同意,要是能印在笔记本上,大家就能把巷里的画带回去了。”
李馆长笑着说:“那太好了,我们会把画扫描下来,设计好后发给大家看。”他还从包里拿出两本美术馆的画册,递给安诺和陈野:“这是上次手作展的画册,里面有你们的画和照片,送给你们。”安诺和陈野接过画册,开心地翻了起来,看到自己的画在画册里,眼睛都亮了。
中午,顾盼留李馆长和两位老板在巷里吃饭。夏棠娘煮了红薯粥,还蒸了糖包;李大婶炒了几个家常菜;张大爷则拿出了自己腌的咸菜。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王老板说:“你们巷里的日子真舒服,有树有花,还有这么多热心的人,比城里热闹多了。”刘老板也说:“以后我们会常来,不仅是来谈合作,还想来尝尝红薯粥和糖包。”
吃完饭,李馆长和两位老板要走了。安诺把自己折的纸船送给他们,每个纸船上都写着“巷里的幸福”;陈野则把自己画的新画送给李馆长,说要让他带回美术馆。王老板和刘老板接过纸船和画,都很开心,说会好好保存。
送走他们后,巷里的人又聚在老槐树下。夏棠娘手里拿着合同,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字,但还是笑得合不拢嘴:“以后咱们的布偶能卖到城里的店里了,真好。”李大婶也说:“我的布鞋能做成文创,以后说不定全国的人都能穿上。”张大爷则看着竹篮里的红薯干:“要是红薯干卖得好,明年我就多种些红薯,让更多人尝到。”
安诺靠在顾盼身边,手里拿着画册,小声说:“顾盼姐姐,我觉得咱们巷里的幸福,真的像槐树叶一样,飘得越来越远了。”顾盼摸了摸她的头,看着巷里的人满是笑容的脸,心里暖暖的:“是啊,只要咱们一起努力,一起添柴,幸福就会一直生长,飘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
风轻轻吹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她的话。巷里的红灯笼亮着,暖黄的光映在石桌上的布偶、布鞋和红薯干上,映在大家满是期待的眼睛里。这平凡又热闹的日子,藏着巷里最珍贵的幸福,像锅里的红薯粥一样,冒着热气,甜得人心都化了。而这份幸福,还会继续在纸墨里、在针线上、在红薯的甜香里,慢慢生长,飘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你的幸福物语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你的幸福物语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