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的冬天,仿佛被命运之神提前按下了寒冷的按钮,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些。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纷纷扬扬的雪粒子如调皮的精灵,肆意地打在人们的脸上,带来丝丝凉意。而我,却怀揣着电大毕业前的最后一场毕业考试,脚步匆匆地往市里的考场赶去。
那准考证在我手中被攥得有些温热,就像我此刻滚烫的内心。这几年,下班后的时光,别人或许在休闲娱乐,而我却总是抱着书本,在昏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啃着那些知识。每一个夜晚,灯光陪伴着我,书本引领着我,那些枯燥的文字渐渐化作了我通往新世界的阶梯。如今,这场考试就像是我漫长攀登路上的最后一道关卡,只要跨过去,这几年的辛苦便总算有了个盼头,我心里怎能不热乎呢?
考场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如同是一场与知识的无声较量。我全神贯注地答题,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多年的心血和期待。交卷的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心中又隐隐期待着结果能如我所愿。
时光悄然流转,毕业典礼在元旦前几天如期而至。礼堂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多是像我一样,一边在生活的浪潮中奋力上班,一边在知识的海洋里执着读书的人。我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此刻,都因为这份对知识的追求而汇聚在了一起。
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心猛地一紧,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揪着。我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那衣角在我手中被揉得有些皱巴巴的。
我缓缓地一步步走上台,每一步都像踏在我的心上。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那热烈的声音犹如要冲破礼堂的屋顶。我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看见我电大的班主任坐在第一排,他正笑着朝我点头,眼里的光比台上的灯还要亮,那目光中满是鼓励和认可,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我走到领奖台前,双手有些颤抖地接过毕业证。那红本本拿在手里,烫烫的,像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直抵心间。刹那间,我的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来。这证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无数个夜晚的坚持和努力。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知识点而绞尽脑汁的时刻,此刻都化作了这个沉甸甸的红本本,它是我奋斗的见证,是我梦想的勋章。
典礼结束后,便是拍毕业照的环节。负责拍照的是我熟人,他是厂里老林的儿子,在照相馆当学徒。这孩子平时在厂里就特别热心肠,手也巧,经常帮人修个旧照片啥的,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见了我,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热情地说:“张哥,我给你修修照片,把背景里的杂物都修掉,保准好看。”我笑着点点头,心里知道他是好意。
拍照的时候,大家都站得整整齐齐的。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镜头,努力挤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小林在相机后面忙碌着,一会儿调整角度,一会儿让大家再站直一点。随着“咔嚓”一声,我们的笑容被定格在了那一刻。
后来照片洗出来,果然干净得很。背景里那些歪歪扭扭的标语不见了,连墙角的蜘蛛网都被修得无影无踪。一群人站在镜头前,笑得都特别敞亮,同学们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我拿着照片,仔细端详着,看着照片里那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脸,心中满是感慨。这几年的时光,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知识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前行,如今终于迎来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更让我惊喜的是,典礼当天,电大的教授竟然找到了我。他手里拿着《经济研究》的校样,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的神情,对我说:“你的论文被录用了!”几位教授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着我,说我写的“区街企业转型期的人事管理”接地气,有真东西。
我站在旁边,耳朵都红了,心里头像揣了只兔子,蹦得厉害。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写的东西,能登在这么大的杂志上。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让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那天毕业典礼结束后,回到厂里,吴厂长叫住了我。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那是一支上海产的金星牌钢笔,笔身亮闪闪的,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拿着,”他把笔塞到我手里,语气坚定而又充满信任,“以后厂里的文件,都归你把关。”
钢笔沉甸甸的,压得我手都有点麻。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支笔,它是吴厂长对我的信得过,是他对我能力的认可,更是他对我未来的期望。我紧紧地握着钢笔,犹如握住了整个厂里的未来。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没过多久,厂里就传开了消息:吴厂长要调回区机关工作。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在厂里的平静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脸上带着不舍和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轮渡上的逆流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轮渡上的逆流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