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包带子上还沾着早晨的凉气,那凉气顺着脊背往上爬,让我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我跟着吴厂长走进丽民服装厂办公楼时,脚步都带着几分拘谨。耳朵里还嗡嗡响着机修厂仓库的铁锈味,那是金属与潮湿空气混合的刺鼻气息,像带着岁月的锈迹。
可眼前却突然撞进一片亮堂——浅灰色的水泥地擦得能映出人影,像一面光滑的镜子,能照见人内心的慌乱;走廊墙上挂着“质量第一”的红色锦旗,那鲜艳的红色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像是在诉说着工厂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连空气里都飘着布料淡淡的棉絮香,和机修厂仓库的冷硬截然不同,这股香气轻柔地钻进鼻腔,让人莫名地安心。
“小张,这就是办公室。”吴厂长推开最里面一间屋的门,声音洪亮而带着几分威严。
里面摆着四张漆成棕色的办公桌,那深沉的棕色,像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颜色,透着一种沉稳和厚重。
靠窗的位置空着,桌上还放着一盆翠绿的吊兰,那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
“以后你就坐这儿,旁边是负责考勤的李姐,对面是管文件的老周,都是老员工,有不懂的就问。”
我刚把帆布包放在桌角,旁边的李姐就笑着转过头,手里还捏着考勤本。她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岁月的温暖:“张主任,早啊!吴厂长前几天就跟我们说要新来个年轻人,以后咱们办公室可算有活力啦。”对面的老周也抬了抬眼镜,那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几分睿智和沉稳,他指了指桌角的一摞文件夹:“这是去年的生产报表和员工档案,你先翻翻,熟悉熟悉厂里的情况。”
我连忙点头,双手不自觉地搓了搓,刚要翻开文件夹,吴厂长又递来一张纸条:“对了,今天上午有个小任务——把上个月各车间的产量数据汇总一下,下午下班前给我就行。不难,李姐那儿有原始记录,你俩配合着来。”
等吴厂长走了,我捏着纸条的手有点发紧,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在仓库里只跟零件打交道,那些冰冷的零件不会说话,不会出错,可这报表里的数字却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让人捉摸不透。李姐像是看出了我的局促,把一叠蓝色封面的记录本推过来,那记录本的蓝色封面有些陈旧,边角都磨得起了毛:“别慌,原始数据都在这儿,每个车间每天的产量都标得清清楚楚,你就是把数字按车间归类,再算个总数。”
我翻开记录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红色圆珠笔圈着超产的日期,那鲜艳的红色在蓝色的纸张上格外醒目,如同是胜利的旗帜。
可真到汇总时,还是出了岔子——缝纫车间15号的产量,记录本上写着“128件”,但附带的小纸条上又标着“补2件”,我盯着两个数字发愣,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大了,不知道该算哪个。
“李姐,这个15号的产量……”我举着记录本问,声音都有些颤抖。李姐凑过来看了看,笑着指了指纸条,那笑容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疑惑:“这个补件是当天下午下班前交的,原始记录没来得及改,汇总的时候得加上,算130件才对。咱们这数据得准,差一件都影响月底的工资核算。”
我赶紧把数字改成130,心里记下这个细节,像是记下了一个重要的秘密。等把所有车间的数据都归好类,又对着记录本核对了三遍,才敢把汇总表誊写到新纸上。刚写完,老周端着搪瓷杯走过,那搪瓷杯上的红漆有些剥落,露出里面的黑色金属,像是岁月留下的伤痕。他瞥了一眼表格:“小张,你这合计数后面没写单位‘件’,还有车间名称得靠左对齐,厂里的报表都有规矩,得按格式来。”
我脸一热,像是被火烤了一样,赶紧拿橡皮擦了重写。老周看着我修改,又说:“以后做报表别着急,写完先自己检查一遍格式,再核对数字,咱们办公室的活儿,细心比快更重要。”
忙到下午四点多,汇总表终于弄好了。我又对着原始记录逐行核对,眼睛都看酸了,确认每个数字都没错,格式也对齐了,才敢拿着报表去找吴厂长。他接过报表,翻了翻,指着合计数点点头:“不错,数字都对。第一次做就能这么仔细,挺好。”
走出吴厂长办公室,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落在“质量第一”的锦旗上,那锦旗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暖融融的。我回到办公桌前,看着整理好的报表,又摸了摸帆布包里的电大课本——以前在仓库里偷偷看书时,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领导发现,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坐在亮堂的办公室里,做着能发挥用处的活儿。
此时,厂里的广播响了起来,那熟悉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各位工友,下班时间到了,请大家有序离开车间,注意安全。”我收拾好东西,背着帆布包走出办公楼。路过厂房时,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千平厂房里缝纫机轰鸣如暴雨,那“哒哒哒”的声音像是战鼓,催动着工人们手中的布料飞速流转。墙挂“ISO9001认证”铜牌,边角却磕瘪了,像是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伤痕,诉说着工厂一路走来的艰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轮渡上的逆流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轮渡上的逆流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