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捏着省电大的录取通知书,指腹反复摩挲着“省广播电视大学”那几个洇了雪水的红字,纸张边缘被雪水浸得发皱,指尖能触到油墨在湿纸上晕开的细微颗粒,直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扫帚早从手中滑落,木柄在雪地里歪着,扫过的雪痕像一道不规整的起跑线,断断续续延伸到脚边,而终点,就沉甸甸地落在这封烫得能焐热掌心的信上。
“快拆开看看啊!”邮递员还没走,脚蹬在自行车踏板上,车把上挂着的绿色帆布包晃了晃,露出里面几封待送的信件。他笑着催我,眉毛上沾着的雪粒被呵出的热气熏化,在眼角凝了颗小水珠,“这可是省电大的通知书,咱们这片儿今年头一份!”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围拢过来,像冬日里聚在煤炉旁的人群,带着不同的温度。隔壁科室的小王凑得最近,脑袋几乎要贴到我手上的信封,“张哥,你可太牛了!我去年考了一次都没考上,你这还是边上班边复习,太厉害了!”他说话时呼出的白气,落在信封上,又添了一层薄霜。
也有人悄悄往后退,比如总务处的老刘——平时总在茶水间说“残疾人还折腾啥,安安分分领工资得了”的老刘,此刻正缩着脖子往办公室门后的阴影里躲,手里攥着的扫把杆被他捏得发白,眼神却时不时往我这边瞟,像偷瞄糖块的孩子,藏着几分不甘。
我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钻进肺里,带着雪后特有的清冽。指尖刚碰到信封的封口,想把那层薄薄的胶水撕开,就被一只温暖的手按住了。
是工会主席老韩,他刚从财务室出来,身上还带着账本的油墨味,“别急,“这么重要的东西,得找个干净地方好好拆,别沾了雪水,把里面的通知书弄湿了。”
他拉着我的胳膊往办事处的传达室走,路过扫雪的工具房时,还不忘回头喊了句:“小王,帮张毅把扫帚收一下!记得靠在屋檐下,别让雪埋了!”小王响亮地应了声“好嘞”,弯腰去捡扫帚,动作麻利得像怕耽误了什么大事。
传达室里生着个旧煤炉,铁皮炉身上积着层黑灰,炉口冒着淡淡的青烟,暖融融的热气裹住全身,与外面的寒风形成两个世界。炉上坐着个搪瓷水壶,壶嘴滋滋地吐着白气,把靠窗的那片玻璃窗熏得雾蒙蒙的。老李把自己的搪瓷缸子拿过来,用热水冲了冲,倒满刚烧开的水递到我手里,“先暖暖手,你看你手冻得,指节都红了。”
我捧着搪瓷缸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到胳膊,一直暖到心口。缸子上印着的“劳动最光荣”五个字,因为常年使用,颜色已经淡了大半,却还能看清轮廓。
等指尖的冰凉慢慢褪去,我才重新拿起那封录取通知书,指尖轻轻沿着信封边缘摸了一圈——这是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边角被邮递员的手磨得有些毛糙,正面用宋体印着“省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办公室”,下面是我的名字和地址,字迹工整,显然是机器打印的,唯有右下角“录取通知书专递”几个字,是用红色油墨盖的章,格外醒目。
拆开信封时,指尖还是忍不住抖,指甲不小心刮到了里面的纸张,我心里一紧,连忙放慢动作。
抽出里面的东西时,首先我看到的是张淡蓝色的通知书,上面印着学校的校徽——一个圆形的图案,里面是打开的书本和广播电视塔的轮廓,校徽下方是“省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名,用的是烫金字体,在煤炉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
通知书正文写着“同意录取你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学制三年”,落款处是学校的红色公章,旁边还印着报到时间和需要携带的证件清单。
“汉语言文学,好专业!”老韩凑过来看,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伸手拍了拍我的膝盖——他拍得很轻,显然是顾及到我的残腿,“以后咱们单位写材料、搞宣传,可就靠你这位大学生了!说不定将来,你还能给咱们办事处写个总结报告,送到区里去呢!”
他的话刚落,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是办公室的赵姐,手里拿着个深蓝色的布包,脚步匆匆地走进来。
“张毅,听说你考上电大了?”她把布包往桌上一放,解开上面的带子,里面露出几本书,“我这有几本以前攒的文学书,你拿着用,比光看教材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多读点原着才行。”
我探头一看,是《红楼梦》和《鲁迅全集》,都是竖排的版本,书页边缘有些卷边,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污渍,显然是精心保存过的。
赵姐拿起《红楼梦》,翻到第一页,指着扉页上的一行小字说:“你看,这是我年轻时老师送我的,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转送给你,正好应景。”那行字是用钢笔写的,字迹娟秀,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看得出来,当年写下这行字的人,心里满是期许。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争执声,像是老刘的声音,带着几分急躁,还有小王的声音,听着有些委屈。我探头往门外看,只见老刘正指着小王手里的扫帚,不知道在说什么,小王涨红了脸,手里紧紧攥着扫帚杆,像是在反驳。隐约间,我听见“凭啥他残疾人能上大学”“还不是走了运”的话,从老刘嘴里飘过来,像碎冰碴子,扎得人耳朵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轮渡上的逆流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轮渡上的逆流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