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天,这位曾经锐气逼人、仿佛永远不知疲倦的硬汉,如今鬓角已然大片斑白,眼角的皱纹如同干涸河床上的龟裂,深刻而清晰。
他那曾经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神,如今沉淀为深潭般的沉稳,但那潭水深处,却潜藏着无法掩饰的疲惫与一种长期处于高压下形成的凝重。
蒋欣妍,昔日那位灵动慧黠、仿佛总有无限精力的首席科学家,乌黑的长发中已然掺杂了刺眼的银丝,岁月在她眼角刻下了细密的纹路,记录下了无数个在实验室和指挥中心通宵达旦、殚精竭虑的不眠之夜。
但她的目光,在经历了风霜之后,反而变得更加清澈和坚定,只是在看到段子昊和吴佑楠影像的瞬间,那强装多年的镇定外壳几乎在瞬间碎裂,眼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泛红,泪水不受控制地盈满了眼眶。
“子昊!佑楠!是你们……真的是你们!你们终于回来了!”
林浩天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那是一种长久以来紧绷的弦突然松弛下来的虚脱感,混合着巨大的、几乎要冲破胸膛的喜悦,以及一种看到亲人后、所有委屈和压力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的复杂情绪。
他几乎是贪婪地、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屏幕中的两人,仿佛要确认这不是无数次绝望中产生的幻影,不是又一个醒来就会破碎的梦。
蒋欣妍更是瞬间用手捂住了嘴,肩膀微微耸动,泪水无声地顺着指缝滑落。
她努力地想对屏幕那边的生死之交露出一个一如往昔的、带着点俏皮的笑容,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下弯,最终化为了一个混合着哭与笑的、极其复杂的表情:“十年……我们差点……差点就以为……”
她哽咽着,无法将那个最坏的猜测说出口,只是用力地、一遍遍地点着头,仿佛要将这十年积攒的所有担忧、思念、以及此刻失而复得的狂喜,都通过这个动作传递过去。
站在他们身后的一些“昆仑”基地核心成员,也纷纷出现在镜头边缘,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激动与难以置信。
这跨越了十年生死、穿越了亿万星辰阻隔的重逢一幕,让“希望号”舰桥上所有见证者都为之动容,许多共同经历了这十年远征的船员也忍不住偷偷抹去眼角的湿润。
这份情感是如此真挚而强烈,几乎要透过屏幕,将两颗相隔遥远的心重新熨贴在一起。
然而,短暂的、几乎要冲破维度的喜悦之后,是迅速弥漫开来的、令人窒息的沉重现实感。
林浩天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将那翻涌的情绪强行压回心底深处,他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甚至比之前更加凝重。
蒋欣妍也迅速用手背擦干眼泪,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呼吸,重新恢复了那个在逆境中支撑起“昆仑”基地运转的、干练、冷静的领导者形象,只是那微红的眼眶,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通过这时断时续、明显处于某种强大力量严密监控和干扰下的通讯,一幅令人心惊肉跳、远超最坏预想的太阳系现状图景,在段子昊和吴佑楠面前,如同展开一幅浸透着血与火的卷轴,缓缓呈现:
大约就在他们进入“最终之门”消失后的第五年,第一支外形和技术特征都完全未知的外星舰队,以一种近乎“闪现”的方式,突兀地出现在柯伊伯带外围。
它们没有立即靠近内太阳系,而是进行了长时间的、隐秘的观测。
此后的几年间,仿佛是收到了某种信号,又仿佛是“星桥”的永久航路成为了宇宙中的“灯塔”,陆续又有数支来自不同星域、科技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形态和行为模式各异的文明舰队抵达太阳系。
它们对外宣称的口径却出奇地一致:均声称是侦测到了“稳定的、前所未见的高维航路信号”(即指永久开启的“星桥”),出于“和平接触、科学观察与潜在的合作可能性”的目的前来。
这些文明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天差地别。
有的相对温和保守,如同谨慎的学者,始终与人类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只进行有限的数据收集和远距离观察。
有的则带着明显的科技优越感,试图以“技术援助”或“文化交换”为名,巧妙地获取地球的稀有资源、生物基因样本,尤其是关于“星桥”能量特征和空间坐标的相关数据。
还有的,则如同冰冷的幽灵,除了建立功能不明的轨道前哨站外,几乎不与人类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其行为模式难以捉摸,带着一种令人极度不安的、仿佛在评估和审视的意味。
在林浩天、蒋欣妍以及地球联合政府残存高层(部分高层在最初的混乱和后续的博弈中或牺牲或失势)的艰难周旋、合纵连横,甚至不惜冒险展示部分从“方舟”遗迹中艰难破解并改良的防御性科技。
展示了人类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后,人类文明才勉强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棋局中,维持了政治独立和领土(主要是地球和月球)的完整,没有立刻沦为某个高级文明的附庸或殖民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蜻蜓琥珀:三世回眸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蜻蜓琥珀:三世回眸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