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日砥砺谋宏业
陈琅并未将外界的窥探放在心上,他宛如一头蛰伏的猛虎,在李家村展开了为期百日的深耕细作。陈磊如同忠诚的小跟班,紧紧追随陈琅的脚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布局之中。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陈琅便会在昏黄的油灯下,专注地摆弄着算筹与账本。粗麻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表格,华勉官仓的回购价、他与庄户商定的大宗价以及市场上的散户价,三种价目条理清晰。算筹在他灵活的手指间不断变换排列,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仿佛是他指挥千军万马的号令。陈磊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着,眼神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磊弟,你看。” 陈琅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同时用算筹演示着运算,耐心地讲解,“若以义仓的回购价为杠杆,不出三十日,我们便可获利三百两。但华勉此人老谋深算,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 陈磊认真地点点头,将陈琅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
白日里,陈琅换上朴素的旧布衣,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他并未追求那些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寻常的耧车之上。当时的耧车存在着播种过浅且容易漏种的弊端,陈琅为此琢磨了多日。经过反复试验,他在镇压轮上加了一块铁板,又巧妙地将单槽改成双槽交错下种。在整个改进过程中,陈磊始终在旁协助,递工具、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试试这个。” 陈琅将改良后的耧车交到周老汉手中。周老汉半信半疑地开始试用,等到出苗时,他惊讶得合不拢嘴 —— 不仅苗出得格外整齐,而且比往常稠密了三成!
“陈先生真是活菩萨啊!” 周老汉满心感激,带着全村人前来道谢,非要为陈琅立一块长生牌位。
“立牌位就不必了。” 陈琅微笑着婉拒,“大家能多打些粮食,比什么都强。” 说着,他取出几袋新培育的粟种,“这是晚熟品种,耐旱性强,大家不妨试试。”
村民们接过种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陈琅在李家村的威望如日中天,他说的话,村民们奉为圭臬。陈磊看着村民们对陈琅的敬重,心中对义兄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像义兄一样有勇有谋。
陈琅还盯上了汴水这条重要的交通命脉。每隔五日,在夜深人静的三更时分,他便会前往村外的芦苇荡。那里停泊着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船头坐着一个精瘦的汉子,此人正是漕帮的 “水猴子”。陈磊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陪同陈琅前往,陈琅思索一番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陈先生,今日有三船江南新米,在码头被克扣了‘损耗’。” 水猴子递过来一个酒葫芦,“三成的价格,您要吗?”
“要。” 陈琅从怀中掏出一匹江南细布,“这块布换两船,剩下的记在账上。”
水猴子眼睛一亮,这细布在汴京能卖出个好价钱。他接过布,压低声音说道:“最近上面查得紧,枢密院的人在彻查漕运贪腐。”
陈琅心中一动:“枢密院?”
“听说与北汉交战,军中缺粮严重。” 水猴子灌了一口酒,“先生要是有门路,这可是个大买卖。”
陈琅没有立刻回应,望着乌篷船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心中已然开始谋划。北汉、战争、缺粮…… 这些信息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与那张 “猛油火柜” 的图纸逐渐重叠。陈磊在一旁静静听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他明白,这必定是关乎重大的事情。
百日时光转瞬即逝,陈琅的努力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回报。他不仅按时向官仓缴纳了三成利税,分文不少,还主动给农户的粮价提高了一成,并赠送了新的粟种。平价粮的持续稳定供应,让他牢牢地赢得了民心。
更为关键的是,他手中已经积攒了一千两现银。这些银子堆放在屋角,宛如一座小山,闪烁着冰冷而诱人的光泽。
二、银台奠基展宏图
陈琅用这些银锭构筑起的根基,远比表面看上去更为深厚坚实。
在粮业方面,他果断买下了三处废弃的粮仓,随后雇人深挖地窖。地窖的墙壁被细心地糊上石灰,密不透风,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万石粮食被妥善贮藏其中,连老鼠都难以钻进去。李二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得双手不停地搓动:“先生,这些粮食足够全村人吃上三年了!”
“不够。” 陈琅微微摇头,目光坚定而长远,“若遭遇战事,这点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连塞牙缝都不够。”
在人脉拓展上,通过 “水猴子” 的牵线搭桥,陈琅给漕帮盐路副头目送上了百两银子,成功换来一块刻有水波纹的铁牌。“凭借这块铁牌,我们能在黄河沿线的盐栈借粮借盐。” 水猴子神秘兮兮地说道,“副头目说了,先生是个明白人,日后若有大买卖,定然不会忘了您。”
陈琅轻轻摩挲着铁牌,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心中踏实了许多。他深知,盐路才是真正的命脉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周皇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