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醒那堪称神迹的演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足以改变地形的陨石。其带来的震撼与余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深刻影响着“龙吟阁”内的每一位“先行者”。那种超越具体“术”的范畴,直指力量本源“道”的运用方式,为所有人推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也让原本因掌握新力量而滋生的一些浮躁之气,被彻底涤荡干净。
训练场内的氛围悄然转变。学员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熟练某种“灵能外放”的技巧,或是提升“御物”的精度与速度。他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自身力量的本质,尝试理解能量与意志、物质与信息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虽然绝大多数人距离陈醒那种“定义现实场”的境界还遥不可及,但那种追求“道”的意识种子,已然埋下。
赵磐不再一味追求“灵能外放”的冲击范围与威力,而是开始尝试控制其“形态”与“性质”。他反复回放陈醒将冰棱化为尘埃、将火焰化为流光的画面,琢磨着如何让自己的意志冲击不再是简单的“推开”或“粉碎”,而是能进行更精细的干涉。几次尝试下来,虽然进展缓慢,甚至屡屡失败,但他轰出的能量波动中,那股纯粹霸道的意味里,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试图“理解”目标的灵性。
林雅则在巩固“同调融合”式御物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其更多的可能性。她不再满足于操控小小的合金片,开始尝试同时操控多个目标,或者赋予被操控物体更复杂的指令,例如让一枚合金片在高速飞行中自行规避障碍,甚至尝试将自身的部分感知“投射”到被操控物体上,延伸自己的“感官”。这对她的精神力负荷和“控制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她乐此不疲。
李慕白则彻底沉浸在了对陈醒那“灵能矩阵”的理论推演中。他调动了“天网”系统的部分算力,结合陈醒演示时“开锋”小组记录下的庞大数据(尽管只是冰山一角),试图逆向推导出那动态矩阵的底层逻辑和能量流转模型。光屏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能量结构图二十四小时不停流转,他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废寝忘食的学术狂热气息。
其他学员也都在各自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消化着陈醒带来的启示。整个“龙吟阁”仿佛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沉淀期。
就在这种沉静而充满内蕴张力的氛围中,一道来自“补天”工程最高决策层的指令,打破了宁静。
【通告:全体“先行者”学员请注意。鉴于“启明2.0”方案推进顺利,“砺锋谷”实战化训练体系已初步完善,且个体能力发展呈现多元化突破趋势,现决定启动首次大规模“阶段性综合考核”。】
【考核目的:全面评估现阶段学员个体实力、团队协作、实战应变及对自身力量的理解深度。】
【考核形式:混合实战演习。将以小队为单位,在“砺锋谷”特定复合场景中,完成一系列随机生成的高难度任务。“导演”AI将根据任务完成度、过程表现、能量运用效率、战术创新性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考核时间:七十二小时后。】
【备注:此次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资源分配、小队编制调整,以及……“深空探索预备役”资格的遴选。】
通告一出,原本沉静的氛围瞬间被引爆!
资源分配!编制调整!深空探索预备役!
每一个关键词都重重敲打在学员们的心头。尤其是最后一项——“深空探索预备役”,这几乎明确指向了“补天”工程的终极目标,意味着他们可能即将触摸到那扇通往星辰大海、直面未知危机的大门!
紧张、兴奋、期待、忐忑……种种情绪交织弥漫。没有人敢怠慢,所有的个人修炼和团队训练瞬间进入了最高强度的冲刺状态。
赵磐、林雅、李慕白所在的尖刀小队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被分配到的考核区域,是“砺锋谷”中环境最为复杂多变的“千渊裂隙”模拟区——一个由无数悬浮平台、断裂通道、能量乱流带以及隐藏陷阱构成的立体迷宫。
任务目标尚未公布,但仅仅是这个环境,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战术推演室内,小队九人齐聚。这一次,没有了之前的争执。
“考核环境是‘千渊裂隙’,这意味着高速机动、精准定位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是关键。”林雅首先开口,她的感知能力在这种环境下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优先确保队伍的立体侦察和信息共享网络。”
“我可以尝试用‘灵能外放’进行短距快速推进,或者清除路径上的障碍。”赵磐沉声道,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力量应用于机动而非仅仅是攻击,“但需要林雅的精准指引,避免掉进能量乱流或者触发陷阱。”
李慕白面前投射着“千渊裂隙”的详细结构图和能量流数据模型:“我正在构建该区域的环境动力学模型和能量乱流预测算法。如果能提前预判乱流爆发点和平台移动轨迹,我们的行动效率可以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另外,考核任务很可能涉及信息获取、物资运送或定点防御,我们需要准备多套预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