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竹若有所思:“极致的专注,对自身身体状态的精微感知与控制……这或许也是一种与内在能量架构高度协调的表现?如果‘灵子’交互需要高度的身心统一,那么这些运动员可能就是天然的实践者。”
轨道三:理性之光——科学家群体
最后一批重点招募的群体,来自计划内部以及合作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选择他们,并非期望他们拥有战士的体魄或运动员的控制力,而是看中他们那经过严格训练、高度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对未知现象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
周立坤教授团队里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赵斌,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初对陈醒的理论抱有深深的怀疑,但在“可导通性”被证明后,他表现出了科学家应有的诚实和求知欲,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
他的测试更侧重于认知和意识层面:
高维空间想象力评估: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空间旋转、拓扑变换和心理模拟任务,评估其处理抽象和多维信息的能力。
概念融合与创造性思维测试:考察其在面对看似无关的概念或数据时,发现潜在联系、构建新理论框架的能力。
冥想与专注力基线:测量其在无任务状态下,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活动,以及在进行不同形式冥想时的脑电变化。
赵斌在测试中表现出极强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在进入深度放松和冥想状态时,却显得有些吃力。“我的大脑好像停不下来,”他结束后有些无奈地对研究人员说,“总是忍不住去分析声音的来源、思考设备的原理。”
陈醒对此并不意外。“科学训练塑造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善于分析和解构,但这有时可能会阻碍那种更直接的、非逻辑的感知和接纳。”他对苏青竹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研究点——不同的思维模式,是否会影响与‘灵子’架构的共鸣?”
交汇点:林风
在众多志愿者中,一个名叫林风的年轻人引起了研究团队的特别注意。他并非来自上述任何一个特定群体,而是通过历史遗传谱系追溯找到的,那位商代着名贞人“巫咸”的直系后裔之一。他是一名民航飞行员,年仅二十八岁,背景干净,性格开朗。
林风的基线测试数据非常奇特。他没有“山猫”那样极限的体能,也没有李诺那种极致的专注,更没有赵斌那种严密的逻辑思维。他的各项生理心理指标都在优秀范围内,但并非顶尖。然而,在几项涉及潜在感觉和直觉的测试中,他的数据却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异常。
例如,在微弱的、随机的光信号闪烁测试中,他报告“感觉到”信号的次数,显着高于随机水平,尽管他坚称自己只是“猜的”。在感官信息冲突测试中,他往往能“凭感觉”选择出那个被证明是正确的选项。
最让陈醒和苏青竹在意的,是发生在一次非正式接触中的小插曲。那天,林风在完成一系列测试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路过LIR-Lab的主控室外。当时,主控室的大屏幕上正在滚动显示一些用于能量场校准的、非核心的“能量符文”简化图案。
林风无意中瞥了一眼,脚步突然顿住了。他皱起眉,盯着屏幕看了几秒钟,喃喃自语道:“奇怪……这些图案……看着有点头晕,又有点……熟悉?”
陪同的研究助理立刻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上去。
陈醒和苏青竹迅速调取了当时的监控和屏幕记录。他们确认,林风看到的只是一组用于设备自检的、低复杂度的基础能量结构图,完全不涉及那个核心的“坐标”印记。
“头晕,可能是不适应这种高度有序且陌生的视觉模式。但‘熟悉感’……”苏青竹看着林风的反应记录,眼神锐利起来,“这无法用常理解释。他的家族血脉,难道真的留下了某种……深层的印记?”
陈醒沉默了片刻,下达了一个谨慎的指令:“将林风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在他的后续‘被动暴露观测’实验中,将监测等级提到最高。同时,对他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重点分析。”
三个不同领域的精英群体,以及一个可能携带着远古密码的“特殊样本”,就这样汇聚到了“燧人氏”计划的生命信息实验室。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身体素质、精神特质和遗传背景,即将共同面对那个源自宇宙深处、也可能根植于生命本身的奥秘。
冰冷的基因测序数据,与鲜活而多样的生命个体,第一次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接下来,当龙纹仪(L-01)那经过严格校准的、微弱的“灵子”能量场,轻轻拂过这些志愿者的身体与意识时,会激起怎样的涟漪?答案,就隐藏在下一次实验的期待与紧张之中。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