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的批准如同一道释放了巨大能量的闸门。“燧人氏”计划这台精密而庞大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运转起来。基地西区,原本相对空闲的B7层在短短一周内被清空、改造,挂上了“生命信息与灵子响应实验室(LIR-Lab)”的白色铭牌。这里的气氛,与主实验区那种高能物理特有的、混合着金属、臭氧和巨大能量威压的感觉截然不同。LIR-Lab里弥漫的是一种“内敛的精密”——恒温恒湿的轻微嗡鸣,低温冰箱运行时散发的冷气,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道。
陈醒站在实验室的中央控制室内,透过巨大的玻璃隔断,看着技术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安装和校准那些昂贵的设备。流式细胞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高密度脑电(EEG)与脑磁(MEG)记录系统、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设备……这些对于他这位理论物理学家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工具”。他熟悉它们背后的数据原理,却陌生于它们所探索的那个由碱基对、神经元放电和生物化学信号构成的、复杂到令人眩晕的生命内部宇宙。
苏青竹成了他在这片新领域最关键的引路人和执行者。她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扑在了实验室的筹建上,从设备采购清单的审定,到实验流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再到与即将加入的生物学、医学专家团队的对接,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她的长发常常只是简单地束在脑后,脸色因缺乏睡眠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充满了开启一场宏大探险的专注与激情。
“感觉如何,陈大物理学家?”苏青竹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刚煮好的黑咖啡,“踏入我们‘湿实验’的领地,是不是觉得比处理抽象的能态方程还要头疼?”
陈醒接过咖啡,苦笑了一下:“至少方程是确定的,逻辑是清晰的。但这里……”他指了指窗外实验室里那些正在被组装的、用于分析生命奥秘的仪器,“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混沌系统,充满了噪声、个体差异和难以控制的变量。”
“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复杂,但并非无迹可寻。”苏青竹抿了一口咖啡,语气坚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条‘迹’。”
他们的第一步,就是启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这是一个在大规模人群中,通过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寻找与特定性状或疾病相关联的遗传变异的经典方法。现在,他们要将它应用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性状”上——对“灵子”能量的潜在敏感性或响应能力。
然而,他们面临的首要也是最根本的难题是:如何定义和测量“灵子响应能力”? 他们没有现成的“灵子响应度”量表,也无法像测量血压那样直接读出一个数值。
经过多次激烈的团队内部讨论,以及征询了外部顶尖遗传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的意见,他们最终制定了一个多层级、渐进式的表型定义策略:
历史遗传谱系追溯:利用苏青竹团队已有的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锁定那些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具有卓越“贞人”或类似祭司职能的家族后裔。尽可能采集他们的DNA样本,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疑似敏感群体”(HSP)。
基线生理心理指标筛查: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一套极其详尽的基线评估,包括高级认知功能测试、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性评估、感觉整合能力测试、甚至包括一些经过改良的、用于评估“超觉感知”或“共情能力”的心理量表。这些指标虽然不能直接证明“灵子响应”,但可能与之存在间接关联。
被动暴露观测: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让志愿者在隔离观测室内,暴露于极其微弱、经过严格校准的、由修复后的龙纹仪(L-01)产生的标准“灵子”能量场(基于陈醒的“能量符文”模型生成,能量级别仅为最初实验的百万分之一)。同时,用高密度EEG/fNIRS/MEG等设备,实时监测其大脑活动、脑血流、神经振荡等指标的微小变化。寻找在暴露期间,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的生理信号模式。
“坐标”印记关联测试:这是一个更大胆、也更不确定的设想。陈醒提出,能否让志愿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短暂“观看”或“冥想”那个神秘的“坐标”能量印记?他们假设,对“灵子”架构具有内在敏感性的个体,可能会对这个印记产生独特的、可测量的神经或生理反应。
这个研究方案,尤其是后两条,在提交基地最高伦理委员会审议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除了钱老、周立坤教授等基地核心管理层,还特意邀请了三位外部的伦理学家、一位资深的精神科医生和一位公众代表列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