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评审会的压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但陈醒和苏青竹并未被其锋芒所慑,反而将其转化为一种极致的专注。模拟的成功验证了“能量图谱假说”的核心逻辑,但要将这个宏大的理论框架,转化为足以在评审会上经受住最苛刻审视的具体模型,他们还需要完成一次关键的“翻译”工作——将龙纹仪的几何纹路与甲骨文指令集,系统性地转化为一套可计算、可操作的 “能量符文”模型。
这项工作需要在陈醒的离散数学框架与苏青竹的考古实证之间,建立更加精细、一一对应的桥梁。他们不再满足于将龙纹仪视为一个整体黑箱,而是要解析其内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语法”和“语义”。
工作集中在陈醒的工作室进行。巨大的虚拟白板上,一边是龙纹仪的三维结构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苏青竹破译的微观符号指令;另一边是陈醒构建的离散格点空间模型框架,充满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规则定义。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基础能量符文’。”陈醒指着龙纹仪上几个最基本、反复出现的几何单元——一个特定的螺旋弧线、一个带有内角的多边形、一组平行的波纹,“这些可能不是随意的装饰,而是构成更复杂‘能量程序’的‘基本运算符’或‘函数’。”
苏青竹立刻调出这些基本几何单元周围的所有微观符号记录:“看,这个螺旋弧线旁边,总是伴随着表示‘起始’或‘初始化’的符号。而这个带内角的多边形,附近多是‘约束’或‘界定’的指令。波纹组则与‘流转’、‘传递’相关。”她提供了考古上的关联证据。
“很好!”陈醒受到启发,“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定义:螺旋单元 = 初始化函数 (Init) ,负责在底层架构上划定作用域并设定初始能量状态。多边形单元 = 边界条件函数 (Boundary) ,定义能量活动的范围和行为约束。波纹组 = 传输函数 (Transport) ,负责能量的定向导引。”
他迅速在数学模型中,为这些假想的基础符文赋予了相应的数学操作。Init 函数负责在离散格点空间中“激活”一个区域;Boundary 函数则对该区域的格点状态施加特定规则,限制其演化方式;Transport 函数则定义了能量(表现为格点状态的特定序列)如何沿着指定路径移动。
“接下来是组合逻辑。”苏青竹指向龙纹仪上那些更复杂的、由基础几何单元连接构成的复合结构,“这些可以看作是‘复合能量符文’,由基础符文按照特定语法组合而成。比如,这个结构明显是‘初始化’连接着‘传输’,最终指向一个‘汇聚’节点(旁边有‘汇聚’符号)。”
陈醒依言,在模型中尝试将 Init, Transport 以及另一个代表“汇聚 (Converge)”的函数(其数学操作是吸引周围格点状态向中心聚集)按照观察到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组合,并编写成一条复合规则。
“这就像是在用有限的‘词汇’(基础符文),按照特定的‘语法’(空间连接顺序和指令符号),编写出不同功能的‘句子’(复合符文)。”苏青竹总结道,这个语言学的比喻让她对整个过程有了更直观的把握。
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逐一分析龙纹仪上的主要纹路结构,识别出七种可能的基础能量符文(除了上述三种,还包括表示“存储 (Store)”、“释放 (Emit)”、“屏蔽 (Shield)”、“切换 (Switch)”的函数),以及数十种常见的复合符文。
每定义一种符文,陈醒就在数学模型中为其赋予精确的数学操作,并确保这些操作在离散格点框架下是自洽且可计算的。苏青竹则负责从“万法之源”甲骨文中寻找支持这种定义的旁证,比如描述某种效果时,是否频繁出现对应的基础符号组合。
这是一个极其繁复且需要不断迭代修正的过程。有时,陈醒定义的数学操作会导致模拟时出现不稳定的发散,他们就需要回头重新审视考古证据,检查是否对符文功能的理解有偏差。有时,苏青竹发现甲骨文中的描述与模型预测不符,陈醒就需要调整数学参数甚至重构部分规则。
在这高度协同的攻坚中,两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维激荡。陈醒惊叹于远古先民在设计这套“能量符文”系统时展现出的、近乎数学家的严谨逻辑和空间想象力。苏青竹则震撼于陈醒能够将如此抽象、非文本化的“器物语言”,转化为精密的数学语言,让沉默的青铜得以“开口说话”。
几天后,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包含七种基础符文和十二种核心复合符文的“能量符文模型库”。这个模型库,本质上是一个封装好的、高度结构化的规则集合,可以直接被陈醒的离散模拟程序调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