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竹递给他一瓶水,轻声说:“才六个小时,别急。按照模型推导,从混沌到出现稳定宏观图案,可能需要一个临界数量的迭代。”
陈醒点了点头,强迫自己冷静。他知道苏青竹说得对,但理论推导和实际模拟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天堑。
第八个小时,第十次快照。当图像刷新出来时,陈醒和苏青竹几乎同时身体前倾!
那一片混沌的噪点中,似乎出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若隐若现的“纹理”!虽然依旧模糊不清,但不再是完全随机的麻点,而是有了一些方向性的趋势!
“有序度指标开始上升了!”苏青竹敏锐地注意到了旁边数据栏的变化。
希望的曙光初现。两人精神大振,更加专注地监控着后续的输出。
第十四次快照……纹理变得更加清晰,隐约能看出一些环状和放射状的线条雏形。
第十八次快照……一个极其简陋、但结构已隐约可辨的“图案”开始稳定下来!其中心区域呈现出能量聚集的特征,外围有扩散的迹象——虽然粗糙,但神似龙纹仪激发时观测到的能量分布特征!
“图谱有序度”和“能量集中度”指标持续攀升,最终在一个数值附近稳定下来,小幅波动。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陈醒难以抑制激动,用力握了握拳。他的离散模型,在极度简化的条件下,第一次在计算机中,成功地模拟出了从一个底层规则集,演化出稳定“能量图谱”宏观图案的过程!这证明了其核心逻辑的可行性!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是概念验证。他们还需要看这个模拟出的“图谱”,是否能与真实的“灵子信号”特征关联起来。
陈醒立刻启动了模拟程序的第二阶段——根据当前稳定的宏观图案,计算其理论上应辐射出的“灵子”共振信号的特征,包括其中心能量(是否接近E-742 keV)、时间形态(是否平滑缓变)等。
又是一段紧张的等待。计算机根据内置的转换算法,开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和特征提取。
当结果最终显示在屏幕上时,陈醒和苏青竹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模拟计算出的信号特征:
中心能量:E-741.8 keV!(与真实信号的E-742 keV误差在千分之三以内!)
时间形态模拟曲线:呈现出清晰的、持续约1.8秒的平滑缓变特征!(与真实信号的1.7秒高度吻合!)
尽管模拟条件极度简化,但这个由纯粹数学规则演化出的、虚拟的“能量图谱”,其理论辐射信号,竟然在关键特征上与真实探测到的“幽灵信号”取得了高度一致!
这不再是巧合,这几乎是决定性的证据!表明陈醒的“能量图谱假说”及其离散模型,极有可能抓住了“灵子”现象背后的本质!
超级计算机的初始化与运行,不仅没有证伪他们的理论,反而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计算实证!冰冷的钢铁巨兽,用其磅礴的算力,为他们点燃了通往真理之路的又一盏明灯。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