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考古学者来说,每一件器物都连接着一个活过的时代。”苏青竹轻声回应,决定稍微敞开心扉,“看着它,我常常会想,制作它的工匠,使用它的贞人,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他们是否也曾像我们此刻一样,站在某个认知的边界,既兴奋又迷茫?”
陈醒转过头,第一次认真地看向苏青竹。他看到她眼中那种对历史尘埃下鲜活生命的共情,这与他自己面对宇宙数据时感受到的、那种与自然法则直接对话的震撼,虽然路径不同,但内核似乎有某种奇妙的相通之处。
“我之前的模型,还有很多缺陷。”陈醒忽然说道,语气坦诚,“会议上那些质疑,虽然直接,但并非全无道理。要真正理解‘灵子’,或许不能只靠数学和外推。”他目光转向那些显示屏上的甲骨文,“你们的‘万法之源’,可能提供了另一条路径,一种……基于经验和观察的‘原始模型’。”
苏青竹有些讶异于他的坦诚和自省。她接触过太多固守自身领域壁垒的学者,而眼前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家,似乎更愿意跨越界限。
“古人的观察,或许没有现代仪器精准,但他们的记录,可能包含了被我们忽略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信息。”苏青竹说道,她操作控制台,调出了那片《商代观测年鉴》上关于“帝令”伴随天象的记录,“比如这里,提到‘月离于毕’,‘有星孛于东方’。这些天文现象,是否可能与‘灵子’信号的强度或模式调制有关?单纯的物理模型,恐怕很难主动引入这类变量。”
陈醒凑近屏幕,仔细看着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旁边的天文事件标注,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很有意思的角度……如果‘灵子’场真的与某些宏观宇宙尺度过程耦合,那么这些天文记录就不是无关的背景噪音,而是重要的环境参数!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我的周期性模型会出现偏差!”
一种基于专业互补的、初步的共识开始在两人之间建立。他们不再仅仅是共享一个惊天秘密的同事,而是在方法论上看到了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可能。
“苏博士,”陈醒看向苏青竹,语气变得郑重,“我对甲骨文一窍不通。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如果我的理论推导需要从‘万法之源’中寻找依据或灵感,可能需要你大量的帮助。”
“我也一样,陈博士。”苏青竹迎上他的目光,清晰地说道,“要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物理现实’,离不开你的专业知识。合作是唯一的途径。”
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虚伪的保证。在这间安静的古物分析室里,面对着跨越三千年的龙纹仪,来自物理学与考古学的两只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第一次真正地、象征性地握在了一起。
这并非意味着前路就此坦荡。学科的鸿沟、思维的差异、以及未来必然会出现的研究优先级之争,都仍是潜在的挑战。但至少,在这初始的相遇中,他们彼此确认了对方作为探索者的诚意与价值。
当陈醒离开分析室,返回自己的工作室,开始重新审视他的模型,并尝试将苏青竹提到的天文关联因素作为变量引入时;
当苏青竹继续沉浸在那龙纹仪微观符号的破译中,并开始系统梳理《商代观测年鉴》中所有与非正常天象相关的记录时;
他们都隐约感觉到,“燧人氏”计划的核心引擎,在这一刻,才真正开始双核驱动。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指挥中心的综合态势屏上,代表核心专家协同效能的某个隐性指标,随着这次看似平常的会面,悄然向上跳动了一个小小的百分比。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灵飞经:中微子纪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