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贵妃放下茶杯,缓缓说道:“太子之位本就是你的,无需担忧。此次不成,咱们再寻机会。你切不可自乱阵脚,在皇上面前更要表现得兄友弟恭。”
大皇子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儿臣明白,一切但凭母妃安排。”
崔贵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放心,本宫不会让他一直得意下去。接下来,咱们要更加小心谨慎,找准时机,一击致命。”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宫中钟鼓便如约响起,深沉而悠远,宣告着早朝的正式开始。大臣们身着华美的朝服,步履庄重地鱼贯而入,步入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他们按照品阶高低站定,随后齐齐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上躬身行礼,山呼万岁之声在空旷的宫殿内久久回荡,震得殿梁上的雕龙都仿佛要腾云驾雾而去。
皇上端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加身,冕旒低垂,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威严地响起:“朕的生辰宴,历来都是朝廷盛事。今年,朕决定将此重任交由二皇子与礼部尚书李仪德共同操办。望你二人能够齐心协力,将此次生辰宴办得尽善尽美,不负朕之期望。”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大臣们的反应各异。与二皇子交好的几位大臣,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喜色,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二皇子在此次生辰宴中大放异彩、进一步赢得圣心的场景。他们不着痕迹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间传递着无声的鼓励与期待。
而那些立场中立的大臣,则保持着惯有的沉稳与冷静,面上神色不变,只是微微眯起双眼,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在心中默默权衡着此事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思考着如何在这场宫廷盛宴中保持自己的立场与利意。
然而,也有几位与礼部尚书李仪德素有嫌隙的大臣,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满与担忧。他们深知李仪德借此机会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与影响力,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防范与应对。
此外,还有几位年高德劭、历经数朝风雨的老臣,他们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早已洞悉了这背后的种种权谋与算计。他们双手交叠于袖中,静静地站立着,如同一尊尊历经沧桑的雕像,默默注视着这场宫廷风云的变幻。
二皇子与礼部尚书李仪德闻听圣旨,心中一喜,连忙出列跪地叩首,齐声领命:“臣等领旨,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厚望。”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然而,在这庄严的仪式背后,却隐藏着另一番景象。大皇子站在人群中,目光深邃而复杂。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平衡与不甘,但多年的宫廷历练让他学会了隐忍与克制。他面色如常,没有露出丝毫异样,只是在下朝之后,默默地转身离去,直奔崔贵妃的宫中而去。
大皇子步入崔贵妃那装饰华丽的宫殿。
“参见母妃!”
“我儿来了。”
大皇子神色中带着一丝不甘。他轻声道:“母妃,儿臣有一事不解,还望母妃指点。”
崔贵妃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温和地看向他:“何事让你如此烦恼?”
大皇子微微低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今早朝会父皇将生辰宴的筹备之事交给了二弟。儿臣与二弟皆是刚刚从水利工程返回,为何父皇偏偏选中了二弟,而忽视了儿臣呢?”
崔贵妃闻言,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劝慰:“孩子,你父皇自有他的考量。或许二皇子在某些方面更擅长处理此类事务。但你要记住,身为皇子,当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一时的不快而心生怨怼。”
大皇子闻言,神色稍缓,但仍有些不甘:“儿臣明白母妃的教诲,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崔贵妃轻抚他的肩头,眼中满是慈爱:“你且放宽心,属于你的机会总会到来的。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大皇子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焕发出坚定的光芒:“儿臣明白了,谢母妃指点。”
喜欢公主和亲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公主和亲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