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堡垒的建造从第16天正式开始。奥古斯都调来了40台SCV,还从主基地运来了预制装甲板和防御组件——这座堡垒不仅要保护晶体矿脉,还要成为东北方向的前哨站,所以设计得格外坚固。
SCV先在峡谷入口处挖出10米深的地基,然后用起重机将预制装甲板吊进地基,装甲板之间用高强度螺栓固定,缝隙里灌满熔铅,防止绿皮从缝隙里钻进来;堡垒的墙体厚达3米,外侧焊着密密麻麻的骨刺,内侧则留了射击孔,陆战队员可以从里面向外射击;堡垒顶部装了4门防空炮和2台雷达,雷达覆盖范围50公里,一旦发现敌机,防空炮能在10秒内锁定目标;堡垒内部还建了小型弹药库、医疗室和宿舍,足够200名陆战队员长期驻守。
建造到第6天时,意外发生了——峡谷西侧的岩壁突然塌方,碎石砸中了3台正在吊装装甲板的SCV,S-51的机械臂被砸断,驾驶员受了轻伤。雷立刻派医疗兵赶到现场,同时调整了建造方案:SCV先在岩壁上打锚杆,加固岩壁后再继续施工。L-301跟着医疗兵去处理伤口时,看到S-51的驾驶员正用扳手敲打变形的机械臂,“没事,换个新的还能接着干——这座堡垒早一天建好,矿脉就早一天安全。”
到第9天日落时分,行星堡垒终于竣工。夕阳照在蓝色的装甲板上,堡垒像一头蹲在峡谷入口的钢铁巨兽,防空炮的炮管指向天空,射击孔里透出陆战队员的枪口微光。米勒站在堡垒顶端,对着通讯器汇报:“行星堡垒建造完成,配备防空炮4门、雷达2台,驻守兵力200人,晶体矿脉已开始初步开采,每天能产出500立方米晶体矿——接下来,可以开始建重工厂和星港了。”
结束战斗后的第一个月,整个据点陷入了“基建狂潮”——五座重工厂、四座星港、十个兵营和900个补给站,像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冒出来,SCV的履带声、起重机的轰鸣声和机械师的呐喊声,昼夜不停。
五座重工厂被建在瓦斯气泉和晶体矿脉之间的开阔地带——这里距离两个资源点都只有5公里,方便运输瓦斯和矿石,而且地势平坦,适合重型装备进出。
每座重工厂的结构都一样:主体是100米长的厂房,厂房内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歌利亚武装机器人,一条生产攻城坦克;厂房外侧有原料仓库,瓦斯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仓库,晶体矿则由SCV运过来;厂房顶部装了太阳能板,确保能源供应稳定。
第一座重工厂在第13天率先完工。米勒带着机械师走进厂房,按下生产线启动按钮,传送带开始转动,晶体矿被送进熔炉,融化成铁水后铸造成歌利亚的机械臂;瓦斯则被转化为能量,为坦克的引擎提供动力。“H-01生产线调试完毕,每天能生产10台歌利亚或5台攻城坦克”,机械师在控制台前汇报,米勒点点头:“剩下四座按这个标准来,争取在10天全部完工。”
第一座重工厂完工后的第9天,其余4座重工厂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站在高处望去,五座厂房并排而立,管道像血管一样连接着瓦斯气泉和晶体矿脉,SCV在厂房之间穿梭,运送着原料和零件——这里,即将成为人类钢铁洪流的“产房”。
最新修建四座星港被建在主基地东侧的平原上——这里没有高大的废墟,视野开阔,方便战机起降,离老的星港仅仅有着20公里的距离。
星港跑道尽头是指挥塔,塔内装有雷达和通讯设备,能指挥战机起降和巡逻;星港外侧还有燃料库,瓦斯经过提炼后变成战机专用燃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机库。
而要准备的十个兵营则被建在主基地周围,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这样既能保护兵营不被绿皮偷袭,又能让训练后的步兵快速部署到各个方向。
每个兵营有5个训练室,每个训练室能容纳50名士兵,训练室内有模拟战场、射击靶场和体能训练设备;兵营外侧有装备库,陆战队员的C-14电磁步枪、火蝠的燃料罐都存放在这里。(士兵不需要训练了,这是模拟器罢了)
看完兵营等建筑的建设后,奥古斯都感叹道:“这才多久,我们从一无所有已经成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思考了一会后,在数据板上输入了一道道指令,随后通知了机械师汤姆:“汤姆,我们的补给站可能严重不够了,安排SCV在以下地点建造新的补给站”,
- 主基地周边:500个补给站,主要供应陆战队员的压缩口粮、弹药和医疗用品,每个补给站能供20人使用,500个刚好满足1万名陆战队员的需求。(属于是有备无患)
- 行星堡垒附近:50个补给站,供应驻守堡垒的200名陆战队员和10台歌利亚的燃料,补给站里还存了应急弹药,防止绿皮偷袭时断供。
- 重工厂和星港周边:60个补给站,供应机械师和飞行员的工具、零件和燃料,重工厂的补给站里还存了晶体矿和瓦斯,方便生产线随时取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科普卢到40k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