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6天傍晚,200名陆战队员已有150名通过基础考核,10名火蝠完成了协同演练,20名医疗兵的战场救治成功率达到98%。米勒向奥古斯都汇报时,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欣慰:“新兵的适应速度比预期快,再给3天,就能全部编入作战小队。”
与兵营的训练节奏相比,重工厂的生产节奏更为紧凑。奥古斯都的命令很明确:优先生产2台歌利亚武装机器人,再下线第一台量产型攻城坦克。
第二天清晨7点,重工厂的生产舱同时启动两个歌利亚的生产程序。机械臂在AI的操控下精准作业:先将钛合金钢管焊接成骨架,再吊装8厘米厚的合金装甲,肩部的高斯炮与导弹发射器同步安装——有了之前的生产经验,这次的组装效率提升了30%,原本需要8小时的生产周期缩短到6小时。
中午1点,第一台新歌利亚(编号G-003)完成生产。当它缓缓走出生产舱时,肩部的高斯炮自动校准,炮口对准1000米外的靶场,“砰”的一声巨响,子弹直接击穿了模拟绿皮装甲车的靶板。“武器系统精度95%,动力系统能耗降低5%。”汤姆在控制台前记录数据,“比前两台更稳定,适合部署到南门——那里靠近星港,需要重点防护。”
下午3点,第二台歌利亚(G-004)下线,被部署到北门,负责警戒矿脉北侧的峡谷。两台新歌利亚的巡逻半径扩大到8公里,与东西门的老款歌利亚形成交叉警戒网,AI阿尔法的扫描范围也随之扩展,任何进入20公里范围内的生物信号,都会被立刻标记。
当天晚上8点,重工厂启动第一台攻城坦克的量产程序。生产舱内,机械臂先将110毫米主炮吊装到底盘上,主炮的炮管上刻着新的编号“B-001”;随后,底盘两侧的辅助支撑腿展开,进行稳定性测试——液压杆将车身顶起,保持10分钟后,车身倾斜度仅为1.5度,远低于安全阈值;最后,装甲覆盖与武器系统调试同步进行,主炮接入火控系统,导弹发射器加载模拟弹药。
第二天清晨6点,第一台M-110“破城者”攻城坦克完成下线。它缓缓驶出重工厂,停在训练场上,8米长的车身在日光下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奥古斯都亲自登上坦克,坐在驾驶舱内,感受着座椅传来的轻微震动。“启动攻城模式。”他下令,AI立刻响应,底盘两侧的辅助支撑腿伸出,牢牢扎进焦土,主炮缓缓抬起,炮口指向天空。
“主炮装填完毕,射程8000米,可发射高爆弹或穿甲弹。”AI的声音在驾驶舱内响起,“当前弹药储备20发,弹药生产10单位晶体矿100发”
奥古斯都按下发射按钮,一枚高爆弹呼啸而出,落在6000米外的靶场,爆炸产生的烟尘形成一道蘑菇云,地面被炸开一个直径5米的大坑。“很好。”他点头,对身边的汤姆说,“再生产3台,部署到基地四个方向,形成地面火力网。”
汤姆笑着点头:“没问题,指挥官。现在瓦斯还够,晶体矿也充足,4台攻城坦克两天内就能全部下线。”
侦察小分队出发后的第一天,基地没有收到任何异常信号。东南方向的罗斯小队在15公里处发现一处低级晶体矿脉(纯度65%),但瓦斯气泉毫无踪迹;东北方向的艾米小队遇到了一片酸性沼泽,扫描仪显示沼泽下方有瓦斯反应,但浓度过低,没有开采价值;西北方向的马克小队靠近绿皮之前的临时营地,只找到一些废弃的武器碎片,没有发现绿皮踪迹;只有西南方向的雷小队,在出发12小时后,传来了第一个模糊的信号。
“指挥官,这里是雷小队。”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我们在20公里处发现异常瓦斯信号,浓度很高,正在靠近确认。”
奥古斯都立刻让AI调出雷小队的位置坐标——那里位于西南峡谷的延伸段,地形以岩石丘陵为主,适合隐藏气泉。“注意警戒,绿皮可能在附近活动。”他叮嘱道,“优先确认气泉纯度与储量,若遇到大量绿皮,不要硬拼,立刻撤退。”
“收到。”雷的回应简洁,通讯随后中断。
接下来的24小时,雷小队没有再传来信号。米勒有些担心:“西南方向地形复杂,会不会遇到绿皮的伏击?”奥古斯都却相对平静,他调出雷的训练记录——这个从虚空诞生的陆战队员,不仅高斯枪命中率高达98%,还在多次模拟演练中展现出出色的应变能力,“雷很谨慎,没有信号,可能是在隐蔽接近。”
直到离出发满48小时的前1小时,通讯器终于再次响起,这次雷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急促:“指挥官!雷小队请求紧急返航!我们在20公里处发现高纯度瓦斯气泉,纯度92%,储量至少5000单位,但气泉周围有大量绿皮聚集,初步估算数量超过8000!”(这里之后我就不细写资源了,晶体矿肯定满满的,这个瓦斯泉也够到发展出女武神护卫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科普卢到40k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