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L-001,陆战队员基础模板加载完毕。”AI的声音在兵营内回荡,“神经连接正常,装甲适配度98%,生命体征稳定。”
米勒上前,伸出手按下陆战队员头盔侧面的解锁键。头盔“嗤”地一声弹开,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孔——短发,眼神锐利,却带着刚实体化的茫然。“我……叫什么?”他开口,声音还有些沙哑。
“从今天起,你叫雷。”米勒的语气沉稳,“你的第一堂课:熟悉CMC-300装甲的每一个按钮。”
雷的训练从装甲操作开始。CMC-300装甲重52公斤,内置神经交互系统,能通过战士的脑电波控制头盔显示、武器切换与兴奋剂注射。米勒带着他走到训练台,指着装甲手腕上的控制面板:“红色按钮是紧急供氧,蓝色是头盔显示切换——按下它,你能看到100米内的友军位置与敌人标记;黄色按钮是兴奋剂注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它会让你暂时提升50%的速度与力量,但之后会有30分钟的虚弱期。”
雷跟着按下蓝色按钮,头盔内的显示屏瞬间亮起,训练场上的靶子、远处的补给站、甚至50米外正在建设的补给站都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还标注着距离与材质。“这……太神奇了。”他忍不住感叹。
下午的训练是高斯枪射击。兵营东侧的靶场被划分为10个射击位,每个位置前摆放着模拟绿皮的金属靶子,距离100米。雷接过一把C-14“穿透者”高斯步枪,枪身泛着银黑色的金属光泽,枪口有电磁加速环的纹路。“高斯枪的原理是电磁加速,子弹初速1200米/秒,能打穿3厘米厚的钢板。”米勒站在他身后,调整他的持枪姿势,“肩膀顶住枪托,呼吸均匀,瞄准靶心下方2厘米——子弹飞行时有轻微下坠。”
雷深吸一口气,扣下扳机。“砰!”高斯枪的电磁加速声清脆,子弹带着刺耳的破空声飞出,精准命中靶心。头盔显示屏上立刻跳出“命中!伤害100,命中率100%”的提示。“很好!”米勒拍了拍他的肩膀,“接下来,10发子弹,至少命中8发才算合格。”
陆战队员的生成以“每小时12名”的节奏推进——一号虚空舱5分钟生成1名,二号虚空舱在第二天启动后,效率翻倍。生成的陆战队员被分成15个小队,每队10人,由米勒手下的老兵(如马克、凯伦)担任小队长,进行针对性训练:上午是装甲操作与体能训练(3公里装甲负重跑、障碍翻越),下午是高斯枪射击与小队协同(战术穿插、火力覆盖),晚上则在补给站学习基地的规章制度与绿皮的基础情报。
第三周周二,当编号L-150的陆战队员完成最后一次射击训练(10发全中)时,米勒向奥古斯都提交了训练报告:“所有陆战队员均通过考核,高斯枪平均命中率92%,装甲操作熟练度95%,可执行巡逻、防御与进攻任务。”奥古斯都看着训练场上整齐列队的150名陆战队员——他们穿着统一的CMC-300装甲,手持高斯枪,头盔闭合时像一片钢铁森林,心中涌起一阵踏实感。
陆战队员生成的第三天,兵营三号虚空舱启动了火蝠的生成程序。与陆战队员不同,火蝠的CMC-660装甲更厚重——肩部加装了两个容量10升的燃料罐,背部有小型推进器,双手的火焰喷射器取代了高斯枪,整体重量达到85公斤,生成时间也延长到10分钟。
上午9点,第一只火蝠从虚空舱走出。装甲主体呈橙红色,肩部的燃料罐上印着火焰标识,双手的喷射器喷嘴泛着金属光泽。“编号F-001,火蝠基础模板加载完毕。”AI汇报,“抗热装甲适配度96%,燃料系统压力正常,火焰喷射器待机温度75℃。”
负责训练火蝠的是凯伦——他曾在科普卢的联邦军队中见过火蝠作战,对这种“集群杀手”的战术特点了如指掌。“我叫罗斯。”火蝠摘下头盔,露出一张络腮胡的脸,声音比陆战队员更粗犷。
“罗斯,你的武器是M-240‘焚烧者’火焰喷射器。”凯伦指着他双手的装备,“燃料是高能合成油,燃烧温度1200℃,有效射程10米,喷射模式有两种:点射(单次喷射1秒,消耗0.5升燃料)和持续喷射(最长5秒,消耗2升燃料)。记住,你的任务是压制集群敌人,不是单打独斗。”
火蝠的训练场地设在基地西侧的空旷地带——这里远离建筑,地面铺着防火陶瓷板,避免训练时点燃焦土。罗斯按下喷射器的扳机,橙红色的火焰瞬间喷出,在陶瓷板上形成一道5米长的火墙,地面的温度传感器瞬间飙升到800℃。“很好,现在尝试点射。”凯伦喊道,“瞄准3米外的模拟绿皮集群靶!”
罗斯调整姿势,每次扣扳机只停留1秒,火焰精准地命中靶群,将5个靶子同时笼罩。“不错,但要注意燃料消耗。”凯伦提醒,“你肩上的燃料罐只能支持20次持续喷射,实战中要省着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科普卢到40k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